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刑警队里的“最强大脑”!他的 “情报拼图游戏”让嫌犯无处遁形
时间:2020-06-12 14:55来源:云南长安网责任编辑:安羽

小档案

夏亮:擅长公安信息化实战研判应用和公安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探索开发的应用系统对案件侦破起到关键作用,先后荣立3次三等功,荣获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在昆明市公安局扫黑除恶工作中,他带领情报研判组参与线索研判135条,研判犯罪嫌疑人1075人。自扫黑除恶百日攻坚追逃行动开展以来,他带领19名同志共下发87人的研判抓捕指令,抓获60余名在逃人员。

“犯罪嫌疑人已乘坐昆明至大理的客运汽车逃跑……”
“犯罪嫌疑人已经过昆明西收费站,已错过最佳拦截地点……”
6月2日14时30分,一场紧张的拦截抓捕行动在安楚高速路上展开。这次行动要抓捕的是一名上海警方请求协查抓捕的在逃人员刘某某,其作案后,到处流窜,妄想逃脱警方的追捕。
时间紧迫,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五大队副大队长夏亮手机不断响起。电话那头传来在逃人员位置不断变化的信息,每一次通话时间都很短,但每一秒都尤为可贵。
“做好情报研判,不能让他逃到大理去。”夏亮一如往常般镇静,准确地发出指令,下达任务。
智擒在逃人员的抓捕方案让人称绝
在常人眼中,成功实施一次抓捕行动,需要有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等多种因素。但眼下,此次行动的条件很是糟糕,在车流量大的高速路上实施拦截抓捕,危险性高,难度大。
可在1小时后,刘某某在安楚高速大红田服务区落网,落网的方式竟然是“自投罗网”。
而夏亮,便是此次行动的指挥者。
“没有最优的抓捕条件,就创造最优。既然他跑到昆明,就一定不能让他再跑到其他州市。”在行动中,夏亮的情报研判工作堪称精准,而智取犯罪嫌疑人的抓捕方案更是让人称绝。
逃亡路上的犯罪嫌疑人怎么也想不到,已躲过层层关卡的他,已不知不觉被昆明刑警盯得死死的。
此次行动是“云南刑侦夏亮专家工作室”成立以来,夏亮和他的情报研判团队策划的一次成功的行动,他对团队学员们的表现表示满意。
“我享受其中的研判过程。”夏亮表示,作为行动的指挥者、布局者,既要有经验积累,又要有多维度思考的能力,因为如何做好情报研判工作,书里面找不到,只能靠在实践中摸索。
多年的情报研判工作,让夏亮逐渐成为刑警队里的“最强大脑”,他每日的工作都好像在做不同的“情报拼图游戏”,并且乐此不疲。
成功抓捕的关键信息来源于一个钱包
实际上,情报研判工作复杂、枯燥,甚至是孤独的。
“有时,灵光一闪就能找到案件的突破口;有时,苦思冥想也未必能找到准确的案侦方向。”夏亮说。
2014年,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辖区内发生入室盗窃案,犯罪嫌疑人汪某、何某2人入室盗窃200余万财物后在逃,2017年1月16日,2人被省公安厅确定为A级通缉在逃人员。
“经过对已知情报的分析,办案民警认为,因为汪某的妻子和女儿都在昆明生活,那么,他的落脚点很可能就在昆明某地。”说到这里,夏亮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似乎在还原当时复杂的研判过程。
“成功抓捕犯罪嫌疑人的关键信息来源于一个钱包。”在夏亮看来,这个线索的发现,充满了偶然性和突发性。
2016年11月,夏亮在查询全市警情信息时,发现了一条群众报警的求助警情,警情内容为该群众捡到了汪某妻子的钱包。这条信息成为抓捕犯罪嫌疑人汪某的关键点。
实际上,从他负责该起案件的情报研判工作开始,所有与汪某有关的信息,就已经深深存进了他的大脑中。
“我当时想,群众将钱包交到派出所,派出所必定会将钱包交还给汪某的妻子,交还地点成为关键信息。”根据交还钱包的民警回忆:“当天23时,她是穿着睡衣从某小区门口取走了钱包。”
就是这条简单的信息,夏亮开始了思考:穿着睡衣的细节说明汪某很可能就住在这个小区。
之后,西山区公安分局辖区派出所通过进一步摸排,终于在小区里发现了汪某的踪迹,汪某随之落网。
落网时,汪某说:“我藏得这么小心,还是栽到了你们手里。”
“近期,我们又用‘一副眼镜’的关键环节,找到了境外在逃人员的落脚点。”
“都说刑警队干的是体力活,可对我而言,脑力劳动大过了体力劳动。”夏亮说,和这些狡猾的犯罪嫌疑人过招,一丝一毫的情报线索都不能放过。
案件侦破过程中,在抓捕行动展开前,坐在电脑前钻研分析的夏亮,脑中会不断刮起“思维风暴”,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未知,只为苦苦搜寻那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的有效情报信息。
用精确的情报信息让涉恶犯罪嫌疑人束手就擒
“做一次情报研判需要多久?”夏亮表示,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最短的情报研判仅需10分钟,最长的可能要半年甚至更久,情报研判贯穿于整个案件侦破的始终,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久久为功。
2019年,昆明市公安局在百日追逃行动中,对一名暴力催债团伙的涉恶犯罪嫌疑人沈某某持续进行了抓捕。
“当时,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已经针对沈某某开展了5次外出抓捕行动,抓捕时间长达10个月,但由于沈某某的反侦查意识较强,这5次抓捕行动都被沈某某侥幸逃脱。”
据夏亮介绍,当时,沈某某躲进了湖北省孝感地区的鱼塘、虾塘水域地带,导致了多次抓捕困难的情况。这一次的情报研判工作相当困难,跨省追捕,犹如大海捞针。
作为昆明市公安局扫黑办情报研判组的组长,沈某某逃了多久,夏亮的情报研判工作就做了多久。
夏亮认为,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并不轻松。“这一类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和在社会生活时完全是两副面孔。涉黑涉恶的案件往往要搜集到多年以前涉案时的情报线索,时间久了,一些证据已经遗失,搜集情报更是如同‘考古研究’。而要让这些人员落网,情报研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020年5月13日,昆明市公安局扫黑办再次下达抓捕指令,抓捕组第6次前往孝感市开展抓捕工作。
抓捕工作开始之前,夏亮下了决心:“这次,我要用精确的情报信息让犯罪嫌疑人束手就擒,虽然当时抓捕的时间正是疫情防控期间,面临比较大的困难。”
“白天,抓捕组在嫌疑人藏身地的乡村进行地面搜捕;晚上,情报组对前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比对、分析,研判其可能的藏身地点。同时对其亲属的规劝投案工作也在同步开展中……”夏亮边说边对当时的抓捕民警竖起了大拇指,在他看来,这是一次完美的团队协作。
随着情报研判工作不断深入,抓捕工作紧密开展,犯罪嫌疑人沈某某无处可逃,最终于5月28日选择投案自首。
“情报工作拼的就是韧性。”夏亮表示,沈某某的成功落网,充分体现了情报研判员和一线侦查员的韧性和打击违法犯罪人员的决心。
以情报开路让嫌疑人现形更快更精准打击和预防犯罪
1996年,22岁的夏亮毕业后便被分配到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情报部门工作,当时,他并没有找到所学专业和情报工作的联系。2008年,昆明发生了震惊全国的“7·21”公交车爆炸案,由于案情复杂,专案组的侦查员要手工对部分线索进行分析,费时费力,在专案组负责内勤工作的夏亮便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要是有一个应用系统,能分析部分情报信息就好了。”带着这样的想法,夏亮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天夏分析系统”,该系统一经发布,便受到侦查员们的欢迎,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
如今,夏亮开发并不断完善的这套系统,依然是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民警使用频率最高的系统,日均访问200余次,查询100余次。
2012年,夏亮参与研发了“勘测通”设备,获得了公安部科技成果认定。
2020年,为确保全市办案单位能高效、准确判断抓获犯罪嫌疑人是否与疫情相关,夏亮又加班加点开发了一个疫情防控辅助工具,并投入防控疫情实战中,为昆明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贡献。
谈话中,夏亮如此形容情报研判工作:“犯罪嫌疑人藏在黑夜里,面孔似乎被层层面纱遮挡着,情报研判工作就像是利用情报为犯罪嫌疑人‘画像’,先是揭开其层层面纱,然后把他的眉目描摹清楚,最终达到还原其本来面目的效果。整个‘画像’过程中,容不得丝毫马虎。”
说到这,夏亮回忆起早年研判过的一起案件。1名入室抢劫的犯罪嫌疑人持枪杀害了1名老工程师后逃往境外,当时网络信息并不发达,夏亮通过几个昼夜的情报研判,在成千上万的出入境人员中,将嫌疑人目标缩小到3名出入境人员上,夏亮及时将人员“画像”发给了前方抓捕的侦查员。
“当时并不确定3人中谁是犯罪嫌疑人,但是,有了人像,犯罪嫌疑人只要一出现,侦查员就有抓获他的可能。”夏亮说,之后的抓捕行动进行得很顺利,犯罪嫌疑人一出现就被抓获。
“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对上了,嫌疑人落网了。”前方的侦查员立即将消息通知给夏亮,当时那激动的心情,让夏亮至今难忘。
“选择做刑警哪能只会一种技能,会的越多,给群众带来的安全感就越多。”除了专注于刑侦情报信息工作,夏亮还是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电子物证检验高级工程师、警务技术一级主管。
5月13日,被昆明市公安局首批命名的“云南刑侦夏亮专家工作室”授牌、挂牌,他渴望能在工作室学员中培养出更多的刑侦专家。这是夏亮从警24年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比起专家,他更喜欢被人叫“夏工”。夏亮和他的学员们坚持“情报服务于实战”的理念,正积极地在命案积案攻坚战场上攻坚克难。
夏亮时常思索一个问题:情报研判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今,在他心中,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笃定的:“以情报开路,让嫌犯现形,更快更精准地打击和预防犯罪。”(云南法制报)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