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43年审理案子过万件!她是法治建设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奋斗者
时间:2024-03-17 20:46来源:北京政法网责任编辑:郭炬

不久前,在北京海淀法院“传承·成长”女法官论坛活动上,高亚琍法官来到了现场,分享了多年的审判经验。

很多海法人对她都不陌生,会亲切地称呼她为“高老师”。

她还有一个称号“三高法官”——个子高、嗓门儿高、审判技巧高。

她的工龄在海法称得上是“创纪录”般的存在,43年,15300多天,审理案子过万件。

三十多年,她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再到处级法官,全心扎根民事审判工作,如今选择在60岁这一年申请退休。她深耕审判一线、精研业务水平,匠心治学、传道授业;坚守岗位、数年如初。

1982年,刚刚18岁的高亚琍便来到了海淀法院,被分在了办公室工作。在此期间,她有机会到刑庭、民庭、经济庭轮岗锻炼学习,对审判工作有了直观的了解。

两年后,最高人民法院首发了法院制服,大檐帽上的国徽金光闪闪,肩章上两杆红黄相间的天平熠熠生辉。每天穿着制服工作,职业尊荣感油然而生,高亚琍的目光更加坚定,正义感也更加澎湃。

时间到了1993年,高亚琍来到了民事审判庭工作,开始接手民事案件,一张纸、一支笔便开启了她的审判生涯,转眼就是三十多年。

每次接到案子,她都会仔细阅卷,了解案情,用铅笔勾画出重点,在一次次庭审过程中学着归纳争议焦点,不断提升完整度和精确性。

此前在办公室积累的经验,让她练就了一手好字,速度也快,文书材料和庭审笔录干净整洁。那时候,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她经常骑着自行车外出送达调查,骑行轨迹遍布了海淀区的各个街道乡镇。

再后来,高亚琍如愿穿上法袍,当上了法官。她深知:身为法官,用法律知识审理案件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抛开冰冷的法律条文和结案数,挖掘出问题根源所在,化解矛盾,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多聆听、多沟通,巧妙调解、握手言和,是高亚琍审案子的技巧之一

她曾有过这样一个经历,上午排了两个庭,第一个庭开到一半的时候,第二个庭的当事人到早了,高亚琍便让他们坐在下面旁听。

这是一起离婚案,高亚琍在讲清法律关系后,又耐心讲道理,劝解双方多为孩子考虑,最后针锋相对的夫妻当庭调解。

第二个案子的当事人随后问她:“法官,我们的案子也是您审理么?”在得知主审法官正是高亚琍后,他们直接说:“法官,道理我们听懂了,也都想通了,我们撤诉!”

高亚琍常说:“身为一名民事法官,要换位思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为他们多做一点,帮助他们打开心结。要学会倾听,让他们把怨气发泄出来,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毕竟走下法台,我们也是普通人。”

还有过这样一起继承纠纷,案子涉及到近十个当事人。原告在父亲去世后,把其再婚子女和叔叔告上法庭,请求分割遗产,涉及到本地、外地的多套房产,车辆、存款等财产,案情极为复杂。原被告双方积怨多年,几度僵持不下。其中一位当事人在诉讼期间过世,此案又追加了六个当事人参与诉讼。

接到这起棘手的案件后,高亚琍先抽丝剥茧般将其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财产纠葛厘清,做了大量详实的调查。开庭时,还面临当事人在外地无法赶来现场的情况,高亚琍便通过云法庭进行线上庭审。

一方面,她辨法析理把其中错综复杂的法律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直截了当讲清楚。另一方面,她又多次开展调解工作,从情理入手,尽最大努力去平衡好双方利益。后来,在高亚琍不厌其烦地耐心劝解下,双方当事人解开了积压多年的心结,当庭达成调解协议。

高亚琍也收到了原被告双方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信中是这样写的:“高亚琍法官本着主持公道、维护和谐、高效服务的原则,无论是谈话、还是审理调解,在每个程序中都做到了热情、仔细、公正、高效。我们双方当事人对案件的调解结果都满意,这一结局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也为建设和谐社会树立了优秀典范。”

“做法官,一定要查明事实真相,依法公正裁判。”

在她审理的案件中,有一类特别程序的案件,审限只有短短三十天,所以高效和公正一样重要。

在一起丈夫申请宣告妻子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案件中,男方以女方曾患有精神疾病为由,要求对其民事行为能力进行鉴定,其本质是为另外的离婚案件服务。女方和家人表示不理解,认为这是对其人格的侮辱,并就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提交了充分的检查报告单。

开庭时,双方剑拔弩张,情绪十分激烈。女方强调:她虽有精神方面的患病史,但几年来情况稳定,工作生活都很正常,医院出具的检查报告也没有任何异常,丈夫的要求不合情理,不能接受,并表示坚决不配合鉴定。而男方也确实没有最新的女方患病的证明。

经过充分听取双方的陈述,仔细核实各项证据材料,高亚琍法官依法、合情、高效地驳回了男方的申请。维护了公民的尊严和权利,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与感激。

人间有道,法亦容情。合情合理合法,一直是高亚琍判案的准则。

这么多年来,案子就是让她一件、一件办完的,高亚琍连续多年荣膺庭里的结案状元、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曾荣获海淀区党政机关先进工作者,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海淀区奥运服务保障工作先进个人,海淀法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称号。2014年,她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荣誉天平奖章。

很多海法人都曾是高亚琍的徒弟,在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中成长成才,在各自的岗位上绽放光彩。

书记员李雪静从2008年开始,便跟随高亚琍办案。她说师傅在工作中有很多金句,其中,“没有人活在真空中”让她印象极为深刻。

电影《三大队》中也出现了这句台词,让她对师傅这句话有了更新更深的理解。原来,人过留痕、雁过留声。无论是审判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暗含这个道理,真相早晚会水落石出。

每次民一庭的法官会,都是收获法律知识和审判技巧的宝藏时刻,高亚琍总是听得久、发言晚、分享多的那一个。无论多复杂难办的案子,李雪静说,高老师总能化繁为简,帮忙找到症结所在。因此,庭里人都喜欢称她为“定海神针”。

高亚琍深知,法律法规常学常新,老法官也要与时俱进。她办公桌边的书架上,放着已经被翻得泛黄的民商事办案手册、最高法出台的司法解释和实用。当然,还有一个她常用的血压仪。

扎根海法43载,高亚琍用行动诠释了“为人民不计功利,想事业甘于奉献”的海法精神。她见证了海淀法院从平房到楼房,从几十人到成百上千人,案件量从几千件突破到十万多,从手写卷宗到智慧法院的建设。她见证了海淀法院不断探索、改革创新、突破进取,是亲历者、见证者,更是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的奋斗者。

她说:“我不敢说自己是一名优秀的法官,但敢拍着胸脯保证,是一名尽职尽责的法官。海淀法院是一片沃土,海法人更是我的兄弟姐妹,像家人一样。在变与不变之间,我对海淀法院特殊又深厚的感情不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永远不变。”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