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从去年到现在,我们收入超过300万元。” 这些养牛合作社,是公安厅助力的?
时间:2020-09-30 17:57来源:新疆平安网责任编辑:安羽

9月24日,合作社的村民在喂牛。

说起养牛,本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莎车县阔什艾日克乡色日克乌依村原生态养殖合作社的村民,却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养殖业,有效带动其他村民加入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走出了独特的发展模式。现在,合作社不断壮大,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规模化养殖

9月24日,在莎车县阔什艾日克乡色日克乌依村原生态养殖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里,三五成群的牛儿有的晒着太阳,有的悠闲地吃着草料,一幅安静祥和的田园景象。

“从去年9月到现在,我们一共卖出170多头牛,收入超过30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吐尔孙·麦麦提脸上挂着笑容。

色日克乌依村南北各有一个水库,周边水草丰美,发展养殖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里户户都养牛,人人有技术。但村民个体养殖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投入高、产出低的现象较普遍。

为了让村民早日致富,2018年9月,在自治区公安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17位村民投资17万元,成立合作社发展养牛产业,其中贫困户12人。

合作社成立之初,养殖条件简陋,只有15间简易牛舍,村民投入的肉牛只有120头。但大家铆足了劲踏踏实实干,当年就赚了35万元,入股的村民每人分红2万元。

看到合作社效益越来越好,村民们养牛的热情高涨,自治区公安厅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康利民开始盘算着发展壮大合作社。

康利民与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研究后,积极申报了扶贫养殖项目,争取到喀什地区扶贫资金50万元,购进了42头肉牛,村委会以集体入股的形式,将42头牛放到合作社。经过一年多的发展,2019年底,合作社牛的存栏数已达到280头。

2019年12月的一天,吐尔孙找到康利民说,自己虽然有一些养牛经验,但牛的配种和防疫一直做不好,本村没有专业的配种技术人员,需要从外乡或者县里请专业人员帮忙配种。

得知情况后,康利民从莎车县畜牧局聘请专家,给合作社村民面对面传授技术,村民阿布力米提·热依木便是其中一名学员。经过一周的学习,他掌握了主要技术。

阿布力米提说:“我掌握了技术,不仅自己每年收入超过3万元,还满足了本村村民的需求。”

做好配套服务

牛越养越多,合作社的规模越来越大,如何确保饲料和草料长期稳定供应成了大问题,嗅觉灵敏的村民吾布力喀斯木·苏拉依曼很快发现了这一商机,做起了饲料和草料生意。

每年,他从本乡和周边乡村收购玉米、玉米杆和麦秸,作为青贮和饲草料的原料,加工后卖给合作社。

“几年前,我只能靠几亩地的收入养家,现在做青贮和饲草料生意,年收入4万余元。”吾布力喀斯木说,现在既解决了周边村民青贮原料销售的问题,又满足了合作社几百头牛的饲料供应。

看着合作社的牛一天比一天多,村民麦麦提吐尔孙·喀拉木从一个老乡口中得知,莎车县大利市场几个牛肉摊位需要长期供肉,有屠宰技术的他便“盯”上了这个商机。

从2019年至今,麦麦提吐尔孙平均每周屠宰两头牛,然后将肉送往大利市场,保障该市场摊位牛肉供应充足。凭借这门手艺,他年收入超过5万元。

为把合作社做大做强,让更多村民尝到养牛的甜头,康利民积极寻求帮助,从自治区公安厅申请20万元,村集体奖补资金5万元,将25万元以集体入股的形式注入合作社,进一步扩大了合作社的规模,让合作社村民们看到了养牛的广阔前景。

合作社每年将6.4万元作为分红返还村集体,村集体利用分红资金,解决了村里孤寡户、特困户、残疾困难户等共25户贫困户的脱贫问题,每户分红3000元左右。

放牛郎带出致富能手

截至今年9月,色日克乌依村牛的存栏数达到512头,其中合作社有340头。

经过近3年的发展,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已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如阿迪力·托合提库尔班、麦麦提玉苏普·喀拉木等,他们的家庭年收入达到16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合作社村民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没有忘记其他村民,总想着拉他们一把,真正做到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今年以来,喀什地委提出了“三个一”战略,即一村一方案,一户一策,一人一岗。

色日克乌依村在康利民的带领下,积极鼓励村民外出就业,可总有人有顾虑,“家里有牛和羊,出去干活,牲畜没人管咋办?”

吐尔孙站出来说:“牛交给我,你们放心出去挣钱,我帮你们托养,一定给你们育肥,等你们回来再牵走。”就这样,他承担起了外出务工村民的牲畜托养任务,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帮助村委会转移就业30余人。

吐尔孙作为合作社的负责人,时常惦记着乡亲们,每年都会为新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发放奖励金,鼓励其刻苦读书,回报家乡。3年多来,共捐助13名大学生3万余元。

在乌鲁木齐就读的大学生古再丽努尔·艾海提说:“吐尔孙叔叔帮助我解决了学费,我一定要用功学习,以后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今,合作社探索出的养殖模式,被周边乡村大力推广,曾经的放牛郎现在四处为群众传授致富经验。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合作社越办越好,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养更多的牛,带着乡亲们赚更多钱!”村民麦麦提玉苏普·喀拉木朴实而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乡亲们的期望,合作社的村民们信心满满,团结一心奔向小康生活。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