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失控越野车冲进河中,他想都没想一个猛子就扎了下去……
时间:2021-05-19 20:39来源:贵州长安网责任编辑:陈天赐

一次飞奔,一次远跳,救回了一条命……这几天,民警王海波在贵州遵义人的朋友圈里火了。

视频里,一辆白色越野车失控冲进了湘江河后开始慢慢往下沉,车上的母亲拼命往车窗外爬,她的手里还托着一个孩子。

王海波和另外两名热心群众合力将落水母子救上岸。

险情发生后,王海波和另外两名热心群众先后跳入水中,三人合力将母子二人救上岸。纵身一跃的勇气从何而来?带着问题,记者来到了贵州省遵义监狱,在这里,见到了监狱民警王海波。

提起前几天的救人经历,王海波的话不多,他说,下水救人的动力来源于一名警察的本能。

事迹的体现,也并不是偶然,事实上,帮人“上岸”,是王海波每天的主要工作,作为一名监狱民警,坚守在高墙之内的他将服刑人员“摆渡”上岸,成为守法公民。

“我们的工作就是和罪犯打交道,我们的共同目标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管在监狱里还是监狱外,救人的信念,是我们每个警察都有的东西。”

两年时间解开“心结”

高墙之内有严法亦有温情

“遇到群众落水是每个人意料之外的事情,但身为人民警察,海波能第一时间冲上去救人肯定也是在情理之中。”一起共事三年,搭档王富裕对王海波的情况最清楚,在他看来,王海波做事踏实,有责任心,工作中是个“多面手”,甚至连监狱里的“罪犯”都说他讲礼貌,有耐心。

事迹传开后,获救群众家属为王海波送来锦旗。

王海波是遵义监狱二监区二分监区政治指导员、三级警长,与记者想象中的有些不同,他的个头不高,眉宇间除了几分刚毅和成熟外,还有一分的“书生气”。

穿上警服的9个年间,谈及每天的工作状态,王海波说,监狱民警最大的不同就是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罪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慑之以法,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所犯的罪行,去忏悔,去改正。

但对于许多服刑人员来说,沉重的监狱大门与厚实的高墙,隔离与封闭的不仅是和社会的联系,还有自己的内心。要在大墙内的方寸之间把一个个迷失的灵魂导向正途,谈何容易。

服刑人员唐某,刚来到遵义监狱时就有很强烈的自杀倾向,查看完卷宗,王海波了解到,唐某因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被法院判决无期徒刑。

因为面对不了自己犯下的罪行,在公安机关抓捕过程中,谭某就曾自杀未遂,在监狱服刑中,多次向法院申请重新判决自己死刑。

“刚到监狱服刑时,他对未来非常绝望,排斥身边的每一个人,一心就想着以死谢罪。”面对唐某对人生失去“生”的信念,王海波主动挑起重担,靠着湄潭老乡的“关系”开始慢慢接触。

王海波与服刑人员开展谈话教育。

“王指导,你别费心了,我干了件自己都接受不了的事,即使过个二三十年,我都面对不了我的孩子,你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不服法,不改造,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唐某的心结,如何帮他解开心里的疙瘩,激发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王海波给出的答案是多跟服刑人员“聊天”。

两年的时间,王海波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把自己当作唐某的“倾述对象”和“心理医生”,心里话说出来了,唐某的态度改变了不少。随后,又联系家属与唐某见面,看着玻璃墙外的儿子,唐某终于放下思想包袱,那一刻,这个曾经犯下过罪行的父亲也得以改造“重生”。

监狱民警王海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专业毕业的王海波知道,教育本非易事,而相较于其他教育,监狱改造更是难上加难,让服刑人员幡然悔悟、弃恶从善,需要抽丝剥茧的耐心和锲而不舍的恒心。

战场,在高墙电网内,功勋,写在每一个改过自新的服刑人员心中。成功转化矫治一名服刑人员,可以让更多的人免受犯罪侵害,转化一人而稳定一方,王海波觉得这就是监狱工作的真正的价值所在。

“一滩烂泥”变身“技术达人”

罪犯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走近遵义监狱,站在高墙外,可以感受到几分凝重、几分神秘,四四方方的天地,不由地让人想到一个字——“囚”。

作为法律惩治的最终执行地,这里的服刑人员,有暴力犯罪的、也有高智商犯罪、也有被亲人抛弃而走上了不归路……面对如此复杂的特殊人群,改造他们成为守法公民的转变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与艰巨的工程。

遵义监狱。

“我们监狱里有句话叫‘宽不过于囚,严不过于人’,只要法律没有剥夺他们生命的权利,在监狱里我们就要对他们负责,将每一名‘罪犯’都改造成遵纪守法的人。”

采访中,遵义监狱二监区区长李德强向记者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服刑人员刘某因抢劫和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入狱后,刘某不但不知悔改,还长期消极,抗拒改造,甚至曾在谈话教育中对管教民警说:“我是不想干事的,要么你们给我转监,要不我整出点什么事情,大家谁也不好过。”

无论好话赖话,就是油盐不进,接触过刘某的人,对他的评价无外乎都是“一滩烂泥”。

转到遵义监狱二监区以后,刘某依然我行我素,可管教民警也并不着急,“‘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打开刘某的‘钥匙’,需要慢慢寻找。”

在一次谈话教育中,管教民警说:“幸福生活都是靠自己奋斗来的,只要你端正思想态度,积极劳动改造,不管是在社会上还是在监狱里,都能给国家做贡献。”

一句话,让刘某的眼神一亮,反问了一句:“我这样的人,也能给国家做好事?”

服刑人员进行职业技能教育。

看到机会的管教民警马上带他来到监狱里的服装制作劳动习艺现场……拿到第一笔劳动报酬后,管教民警也慢慢走进了刘某的内心。

此后,刘某积极服从改造,并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服装设计上一路“突飞猛进”,不仅在全省服刑人员劳动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还成为了一名监狱劳动技能培训教员。

在给管教民警的思想汇报中,刘某说自己以前做了很多错事,靠着在监狱里学到的这门手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如果有一天能够出狱,他要回报社会,弥补曾经犯下的错误。

从监狱的“刺头”变形成为改造积极分子,刘某的狱中“重生”,每一位管教民警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监狱其实也是一所‘学校’,要真正教育引导好一名‘罪犯’,首先就要拿出我们的真诚,得到他们的认可。”

李德强说,监狱不是冰冷无情的地方,管教民警更不是冰冷无情的人。监狱警察要用爱去抚慰,用亲情去感化,通过思想转化与劳动改造相结合,给每个“罪犯”以希望,让他们回归正途,真正能够改过自新。

练就过硬“本领”

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唐某与刘某的例子,只是遵义监狱成功改造服刑人员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许许多多的“顽危犯”和重点犯在这里得以改造“重生”。

“监狱的中心任务就是改造‘罪犯’,而改造‘罪犯’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安全问题,安全和改造,始终是我们永恒的课题,作为‘监狱人’来讲,工作中管理服刑人员的最高境界就是既让他怕你,又让他喜欢你。既要体现法律的刚性,又要有人性的温度。”

监狱民警日常执勤。

而在监狱高墙电网之下,要让服刑人员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端正他们“心”的航向,对监狱民警的自身要求就显得极为重要。

为锻炼监狱民警的过硬“本领”,长期以来,遵义监狱利用制定学习计划、讲授专题党课、开展政治轮训、推动全面覆盖、开展警示教育、开展党史教育、选树先进典型、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措施为监狱民警“强本固元”。

在押犯数量持续增加、构成日益复杂、改造难度不断增大的严峻形势下,近年来,遵义监狱实现无罪犯脱逃、无重大狱内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疫情的“四无”目标。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遵义监狱给出的“答案”就是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作为监狱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以来,遵义监狱始终将保持高站位、紧抓学习教育、加强检查督促、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统筹兼顾等与常态化工作相结合,把监狱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也为实现平安监狱、法治监狱、智慧监狱、文化监狱“四个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贵州都市报)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