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这块土地引发两户村民矛盾数十年!他们如何巧用“六尺巷”智慧化解纠纷?
时间:2023-02-27 14:56来源:法治时报责任编辑:陈言

“就这一块地,他们两家吵了几十年。”2月23日,记者跟随海南省定安县龙门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林书达来到该镇大山村委会。林书达口中的这一块地,指的是该村的“六分地”。“六分地”以该争议地面积得名,实际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

没有土地权属证明,邻里间声称自家都有份,却空口无凭。本是有所用途的土地,却在多年的争执中成了荒地。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古时“六尺巷”的典故,当地党委政府活学活用,成功化解了这起积怨已久的土地纠纷。


龙门镇司法所负责人刘爽(右一)和大山村党支部书记倪志坚(左一)前往“六分地”,对改造情况进行走访 记者陈超超 摄

双方退让不再争执 奏响邻里和谐音

本是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已规划成红星广场,在“六分地”正对面的墙上绘制着规划的此地改造后的样子。

“我住在这里,打小就听说他们两家的矛盾。”大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倪志坚回忆说,这块面积不大的争议土地,牵扯到两户人家,一户是莫姓村民,一户是倪姓村民。莫姓村民声称,这是自家祖宗留下的地;倪姓村民则声称,已经买下了这块地。双方都认为是自家的地,却都没能拿出相关证明,为了不被对方占用,只要一家在争议地上种了植物,很快就会被另一家拔掉。

久而久之,这块原本位置不错、有所用途的土地,竟成了荒地。

2021年9月,得知村里将启动人居环境改造,莫、倪两家人又争执起来,互不相让。

“如果一直吵下去,会一直造成土地闲置。”倪志坚说,当时,有村干部从实际出发,提议把这块长期存在争议的撂荒地交给村集体开发,当作村里的公共用地。

针对这个提议,两家人都表示不同意。

“这些年你们两家吵来吵去,有谁得到了好处?”“如果邻里间一直吵架,又如何教导孩子相互谦让?”……当地干部们活用“六尺巷”典故,不厌其烦地劝说,让原本争得面红耳赤的两家人,开始有些动摇。

“家附近环境变好了,受益的不还是我们自己吗?”在村干部、村民们的共同调解下,两家人终于想通了,“这块地利用好了,大家都能受益。”

之后,这块争执了多年的土地,被改造成了小公园,本是杂乱无章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汲取古人智慧 积极回应百姓期盼

看着逐渐变美的村容村貌,村民们看到了基层干部为民谋福利的决心和能力。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纷纷主动让出自家土地,为村集体腾挪出公共绿地。

在村路的一排宣传栏上,记者看到,其中一栏是“最美村民”。林书达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支持政府改造村居环境,主动让出土地的热心村民。

“六分地”纠纷的成功化解,是大山村常态化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缩影。

大山村委会下辖8个村民小组,近年来,大山村以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为目标,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今,大山村委会已成为全县基层党建、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内无违建、无土地裸露、无土法熏烤槟榔、无吸毒打架斗殴“七点合一”的示范村。2022年11月,大山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现在的“六分地”,作为一个名牌出现在路口的指示标上,这起纠纷调解的故事也刻印在这块土地的讲解牌上。

“古有‘六尺巷’,今有‘六分地’。邻里间常因土地矛盾引发纠纷,我们不仅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还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积极回应百姓对司法服务的期盼,把公平正义带到百姓身边。”林书达说道。(陈超超 舒耀剑)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