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外来人口居多,属于典型的“陌生人社会”。
为破解传统道德、风俗习惯对个人行为约束力弱化所引发的社会治理问题,最近几年,东莞市坚持大力推进平安文化建设工程,倡导“人人友善、人人平安”价值理念,努力实现以平安文化支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注重平安文化共识性,筑牢德治根基
据了解,东莞市紧紧抓住“平安”这一最大公约数,构建平安文化建设工作体系,推动“人人友善、人人平安”的价值理念成为共同信仰。
在平安文化建设上,东莞市积极出台平安文化行动纲领,以201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平安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纲,明确平安文化建设“五个一”(打造一批平安文化宣传阵地、建立一支平安文化服务队伍、打造一批平安文化示范企业、建立一套负面清单跟踪反馈台账、推出一批平安文化建设成果)任务目标,在全社会营造守法诚信、理性平和、宽容友善、积极向上的平安文化氛围。
与此同时,东莞市同步构建平安文化宣传体系,设计东莞平安文化品牌标识,推出“平安小精灵”动漫形象以及微信表情包、海报等宣传形象;制作平安文化宣传包,联合凤凰网、澎湃新闻、网易、腾讯网等主流线上平台广泛传播,形成新媒体宣传矩阵;建成平安文化体验公园70个,体验点313个,市域社会治理展示点98个;组建“专业+志愿”平安文化宣传团队,开展“平安小精灵游走东莞”等系列宣教活动3.5万多场次,参与群众超过800万人次,全面凝聚平安共识。
为加强全民平安文化建设参与感,东莞市不断加强平安文化联动建设,组织动员公安、司法、民政、教育、市场监管、应急、金融等部门发挥行业领域优势,将平安文化建设列为平安宣传、法治教育、学生教育、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等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发挥政府在凝聚全民平安共识中的主导作用。
注重平安文化参与性,激发德治动力
据悉,东莞市坚持以平安文化多元共建聚合各类资源力量,推动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打造“共创平安”格局。
东莞市有效发挥群团组织引领保障作用,以工青妇等组织积极引领自身平台参与平安文化建设。2020年以来“先锋号”服务职工11458人次、“莞香花”服务青少年12.6万人次、“白玉兰”处理信访案件5869宗,调解纠纷792宗,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为使社会组织发挥出更大效能作用,东莞市加强发挥社会组织引育助推作用。以全市33个镇街(园区)“平安建设促进会”为纽带,链接更多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力量参与平安建设,形成基层“全民创安”良好局面;以东莞市调解协会为核心,指导引领、辐射带动人民调解委员会1172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248个、个人调解工作室65个、驻所调解工作室94个,调解成功率达98%;以开展平安文化项目整合链接“让爱回家”等公益组织资源,创新实践“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公益模式,在全国范围帮扶救助街头流浪人员,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
东莞市同时发挥文艺力量引导浸润作用。将平安文化、传统文化、新媒体文化互相结合,市民群众自发创作平安文化主题短视频、歌曲书画、文学摄影等作品15000多件,部分作品获得国家级荣誉,有效扩大东莞平安文化影响力。
注重平安文化功能性,强化德治保障
据介绍,东莞市充分发挥平安文化德治教化作用,让平安文化成为约束群众违法犯罪的内生动力,引领群众的法治信仰和道德自觉,今年上半年实现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9.1%。
为强化企业员工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东莞市开展打造平安企业行动,针对全市有500多万人在企业登记用工的市情,开展企业平安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开设一个微信公众号、凝练一种企业精神、建设一个宣传阵地、开设一间法治讲堂、完善一套工作制度、培养一支服务队伍、搭建一座法援桥梁、组织一系列文化活动、建立一条互助渠道、建立一套工作台账),结合“友善企业”“法治企业”建设,打造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344家,市级平安文化建设优秀企业422家,引导企业加强员工平安教育,提升员工平安意识。
此外,东莞市还加强与商会管理结合,连续8年开展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工作,引导221家在莞异地商会开展平安文化建设活动1800余场,有效提升员工道德水平,先后涌现出关腾飞等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213名,入选“东莞好人”“道德模范”109人次;建立员工违法数据比对机制,定期分析全市企业员工交通、治安方面违法数据,针对性开展法治教育和平安文化宣传,倒逼员工提升规则意识,减少违法犯罪,今年上半年全市员工违法犯罪发案数同比下降16%。
为增强外来租客自我管理和守望相助,东莞市开展打造平安出租屋行动。立足全市独栋出租屋40.1万栋、出租房593万间,707.5万人居住在出租屋的实际,推动创建10万栋平安出租屋。
在租客中选任“楼栋长”,大力推行“义警”管楼,建设“楼栋长”义警召集点878个,实现租客自我管理同时全面防控各类风险;实施“星级出租屋”等级评定制度,通过分级分类管理,有效提升房东“自治”的意识意愿。
聚焦疫情防控,东莞市还大力开展出租屋社会救助服务,解决困难租客在生活救助、医疗救济等方面问题6.5万余宗;整合全市统一心理关爱热线“知音莞家”,接听群众来电近8500次,建成“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室)625个,入户为租客提供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服务1461次,强化租客人文关怀。
为提升在校学生自我防范和平安意识。东莞市开展打造平安校园行动,通过将平安文化列入中小学选修课、打造少年警校、校园法苑等特色项目,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特别是外来青少年的平安意识;在全市618所中小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结合“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省首建教育矫治罪错未成年人专门学校,通过专设道德法治、平安文化、心理健康等社会化教育,助推学员早日重归社会,累计教育矫治学生628名,95%的学生未发现有新的违法犯罪记录。
(责任编辑:余晖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