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山东青岛:查处违法行为2.6万次 整治行业问题3239个 “四种形式”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
时间:2022-08-18 15:56来源:责任编辑:

动态摸排掌握易滋生黑恶势力的单位、场所、区域1.19万处,查处违法行为2.6万次,整治行业问题3239个……这是山东省青岛市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中交出的答卷!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坚持一盘棋布局、一体化作战,将“治已病、防未病、保健康”理念运用到扫黑除恶实践,探索实施约谈谈话、重点管控、行政处罚、刑事追究“四种形式”,专项斗争期间取得明显成效。

扫黑除恶转入常态化后,青岛突出规范性、实用性和长效性,继续规范提升“四种形式”,盯紧可能滋长黑恶犯罪的重点人员和单位,坚持打早打小、梯次管控,着力攻克黑恶势力死灰复燃、坐大成势的痼疾,建立起预防和惩治一体推进的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机制。

规范深化“四种形式”,密织黑恶防控网络

据了解,青岛深入践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不断规范和深化“四种形式”工作法,在试点基础上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出台创新运用“四种形式”意见,10个区市和56个部门全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打通互联关节,健全市、区市、镇街、村居协同共治的防控体系。

同时,青岛还制定《深化“四种形式”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暂行办法》,明确实施主体、适用对象,细化操作流程、运行机制,更多发挥基层一线作用,动态摸排掌握易滋生黑恶势力的情况,建立灰、棕、黑三级预警机制,列入重点管控的2.4万名人员和6750个单位经整改达到目标要求。

充分运用“四种形式”,挤压黑恶生存空间

为挤压黑恶生存空间,青岛累计同存在违法违规苗头的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开展“教育式谈话”27.5万次,对有轻微违规违法行为的开展“问题式约谈”6.3万次,对约谈谈话效果不明显的人员和单位,由主管部门或责任单位进行风险预警评估,实施分级分类管控,对在册的人员、单位,跟进定期随访、法治教育、敲打震慑措施,挤压其“变灰、变黑”空间。

同时,对不思悔改且触犯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青岛实行统一由执法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目前已查处违法行为2.6万次,整治行业问题3239个,对寻衅滋事、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涉黑涉恶类犯罪依法严打,同步强化线索深挖、打伞破网、打财断血措施,坚决打掉其嚣张气焰,防止黑恶势力滋长蔓延。常态化斗争以来,打掉涉黑组织2个、涉恶集团4个,扫黑除恶工作持续走在山东省前列。

拓展延伸“四种形式”,构建长效常治机制

为进一步融入“台账+网格”管理,青岛充分发挥1.4万个基础网格和2.5万名网格员坚固底座优势,将“四种形式”各类重点人员和单位全部纳入视线,建立起囊括全员、覆盖全域的管控台账,由网格员协助做好日常随访,依托民声倾听主题等活动,常态开展涉黑涉恶“一案一整治”行动,在“四种形式”运用过程中动态发现行业监管漏洞,办案单位制发“三书一函”221份,推动13个行业领域完善动态监测、联合执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机制,整改解决问题976个,“黑保安”“野导游”等行业乱象得到有效整治。

青岛还充分依托社会治理网格化智慧平台的2700万条数据信息为“四种形式”赋能,实现涉黑涉恶重点管控对象信息实时上传、指令直接派发、等级动态转换,组织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六进”宣讲165场次,实行道德积分管理,引导管控对象自觉抵御黑恶侵蚀,涵养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

(责任编辑:朱立)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