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西桂林:严打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 当好保护桂林山水“二郎神”
时间:2022-08-12 14:11来源:责任编辑:

广西桂林市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全面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全力服务保障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

一、依法严惩,打好保护生态环境“攻坚战”。打造专业执法队伍。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公安分局、大队、中队,设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庭、检察官办公室,成立漓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中心和漓江司法保护大数据联动执法中心,创新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集中管辖司法管控机制,专业高效处置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建立村辅警、村党组织书记、村委委员组成的基层环境保护工作队伍,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构和执法体系。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常态化开展“昆仑”“飓风”“春雷”“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打击盗采、滥挖矿产资源等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等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坚持全链条打击,追根溯源、循线深挖,依法从重从严惩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启动快速反应机制,优先办理,快捕快诉快判。生态环境案件破案数、审理数、公益诉讼数分别同比上升129.3%、41.26%、67.6%。实行综合执法模式。加强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调配合,开展“数字漓江—智慧执法”生态环境法治监管新模式研究,启动建设“数字漓江”5G大数据监管平台,构建“重拳打击+齐抓共管+生态修复”机制,常态化开展涉漓江保护综合执法。持续推进“治乱、治水、治山、治本”的“四治”工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综合整治非法开山采石、挖沙取土、违法建设等“四乱一脏”行为。近年来,拆除漓江沿岸各类违法搭建8万余平方米,修复非法采砂点近90万平方米,清理上岸住家船160余艘,关停沿岸家禽养殖场1100余家,彻底根治漓江保护“沉疴顽疾”,地表水断面水质排名稳居全国前列,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经验作为全国唯一江河治理典型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二、强化监管,打好保护生态环境“阵地战”。创新监督模式。开展“检察呵护桂林山水”“保护母亲河公益诉讼”等专项法律监督,坚持“大专项+小专项”保护、注重“惩治犯罪+生态修复”治理、搭建“检察监督+行政执法”模式,深化“河(湖、林、田)长+检察长”生态环境治理协作机制,近年来,督促清理违法堆放垃圾2253.5吨、挽回非法占有土地374.55亩,关停整治违法养殖场、采石场14个。善用监督建议。常态化落实环境保护司法建议、检察建议,督促有关单位依法行政,及时高效履行环保职责。结合办案,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形势、规律特点、演变趋势等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法律监督建议,形成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提升监督效能。构建“执法责任网格化、执法联动协同化、执法监管信息化、执法保护制度化”的“四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立“发函督办、现场督办、上报督办、问责督办”的“四办”督办工作机制,纵深推进漓江保护执法精细化管控。以客运码头为“点”、漓江流域为“线”、漓江风景名胜区为“面”,实现对全市漓江水域重要点位、重点场所、重点区域的全域覆盖、触圈预警和重点管控,将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三、建章立制,打好保护生态环境“持久战”。密切协作强合力。政法机关与行政监管部门建立定期联动协调机制,统一执法思想,落实办案责任,健全完善漓江流域执法监督与司法协作配合机制,研究制定环境犯罪案件取证规格和执法指引,着力破解行为定性、情节认定和检测鉴定等方面存在的执法难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难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切实提升打击质效。司法修复呈亮点。创新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探索建立“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审判结果执行机制,通过主动承诺并履行补植绿植、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生态环境修复义务积极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鼓励案件当事人将其作为刑事案件量刑和民商事案件审理的情节参考,通过以恢复代处罚,达到惩治犯罪、化解矛盾与生态修复相统一。2021年以来,受理环境资源类一审民事案件199件,审结197件,判令当事人承担的生态损害赔偿金或修复金783万余元,复植复绿补种树木2356株,保护漓江绿水青山。法治宣传聚共识。以立法形式确定4月25日为“漓江保护日”,今年举办首个“漓江保护日”活动。将漓江风景名胜管理条例纳入普法责任清单,漓江保护法律法规编入《百姓法宝》,统筹开展“法律七进”等宣传活动,创新“智慧普法”,强化以案释法,聘请漓江流域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干部群众等担任漓江保护志愿观察员,联合开展环保法治宣传,有效推动“依法保护漓江”理念家喻户晓、落地见效。

(文章来源:长安评论)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