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月度“平安之星”】黄石养:他32年扎根基层法庭,即便身患重病仍坚守岗位
时间:2021-03-03 05:38来源:责任编辑:
那随风摆动的长叶啊,也一样地鸣奏嘹亮的琴音。———郭小川



32年了,扎根在雷州半岛这片甘蔗遍野的沃土上,审结案件2300余件,无一起超审限、无一起错案,无一起发回重审、改判和当事人上访投诉。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命运却总是和他过不去。10年前,妻子因病离开了他;两年前,年迈的老母亲瘫痪在床;2013年春天,他又被查出患有骨髓多发性肿瘤。



2013年5月,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广东省遂溪县委政法委发出向他学习的通知,并号召干警为他捐款。同年8月,湛江中院为他记个人三等功,不久前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报请记个人二等功。



他就是广东省遂溪县人民法院北坡人民法庭副庭长黄石养。



“对不起了庭长,我要休息一下了”



1988年,黄石养从部队转业后来到北坡法庭,从书记员到助审员、审判员,再到副庭长,送达、调解、开庭、执行是他的日常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庭里换过5个庭长,法官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仍然默默地干着自己分内的事。



秋忙了,中午,他骑着摩托车,把法律文书一一送到当事人的手里,顺便约好开庭的时间。他说;“农民最关心的是地里的活,办案不能耽搁他们的农时。”



农闲了,乡亲们找到他,请教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问起遗产纠纷,他就讲乌鸦反哺和羊羔跪乳的故事;问起邻里纠纷,他就讲古代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2002年,黄石养的妻子患了严重的糖尿病,卧床不起。那时,北坡法庭只有两名审判员,一年审理300余起案件。为按时结案,他每天凌晨5点起来煮早饭,给妻子梳洗、喂饭,再骑上自行车送儿子上学,8点准时赶到法庭。傍晚,孩子从学校走到法庭,等他下班回家。“爸爸,我饿了。”多少次了,这叫声像针尖一样刺痛着他的心。



2003年5月的一天,黄石养正在审理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当事人双方情绪十分激动,争吵得互不相让,家里突然打来电话通知他妻子病危。他忍着悲痛的心情审理完案件,赶到家时,妻子已然过世了。



光阴荏苒,10年过去了。2012年,儿子大学毕业工作了,但好运并没有光顾本该喘口气的黄石养。年末,他胸部时常疼痛,庭长劝他:“去医院查查吧。”他说:“正是清案的时候,我先把案子处理掉吧,我怕万一……”



黄石养越来越疼了。夜晚,他用塞满豆子的枕头压住前胸:“可能是风湿关节疼吧。”他安慰着自己。



2013年春天,黄石养请假去医院检查,结果是骨髓多发性肿瘤,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骨癌,医生让他立即转到广州治疗。临行前,他对庭长说:“对不起了庭长,辛苦你们了,我要休息一下了。”那天,北坡镇的木棉花开得正艳。



“办好案件,更多的是靠耐心”



转眼到了仲夏,一对夫妻汗淋淋地走进法庭:“黄法官在吗?好久没见到他了。”



这是一起离婚案件的当事人,男方因为经常喝醉酒打女方,女方不堪忍受起诉男方要求离婚。黄石养并没有急着开庭,而是5次登门找男方做工作:“如果你不想离婚,那就把酒戒了吧,不然一喝酒,老婆丢了,孩子心里也会留下阴影的。”



“我可以不喝酒,但她跑去法院要和我离婚,村里人要笑话我的。”看着男方的态度软了下来,黄石养赶紧抓住机会:“你承诺不醉酒,不打妻子,我就说服她撤诉。”在反复调解中,夫妻俩破镜重圆了。



这对夫妻惦记着黄石养,这次是特意到法庭看望他的。他们对庭长说:“好人有好报,黄法官一定能回来的!”



冬天到了,黄石养从广州回来了,精神显得好了许多。医生嘱咐他务必注意休息,可是黄石养舍不得离开法庭,庭长拗不过,就让他做些辅助性的工作。



在北坡法庭,记者见到了黄石养。50多岁的他,脸庞方圆,满头花白。聊起法官的生涯,他说:“我每天接触老百姓,了解他们想什么。在乡村办好案件,更多的是靠耐心。”



有这样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被告驾驶摩托车不小心压断了原告的双腿,原告遂起诉被告。黄石养经审理判决被告支付原告医药费共3万余元。但被告却说:“我不赔偿!”黄石养3次上门执行都吃了闭门羹。



“看他能听得进谁的话?”夜里,法庭的灯亮着,黄石养查看着手机里的通讯录。一个个电话拨出去了,他联系上村里威望高的长者。谁想这次被告竟然将黄石养连同这位长者一起赶出了门。黄石养并没灰心,每次外出路过被告家时,都在门外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几万元不能买来很多东西,却能换来你一世安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被告终于打开了门:“3万元,再要多就没了!”黄石养孩子般地笑了,然后跨上摩托车,直奔原告的家。



“公道正派,群众才会信服你”



黄石养的家在距离北坡镇5公里外的横仔村,村里人都喜欢叫他石养哥。“哪家发生了纠纷,石养哥要是知道了,第一时间就会跑过来,对双方苦口婆心地讲法说理。”村长黄马灵告诉记者。



遂溪县委政法委副书记詹仲茗记得这样一件事:2011年清明节,北坡镇老鹤门村郑某扫墓时,见周边的甘蔗地占了他家的墓地,一气之下清理掉了周围的甘蔗。农户黄某大怒,挖掉了郑某祖坟的墓碑。郑某见状召集了300余名同姓村民聚集到北坡镇政府,扬言:“如果不赔偿300万元,那就用我们的方式严惩肇事者!”



一时间,两村的村民很快聚集到一起,争吵声不断,如果解决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



村干部想到了黄石养:“找石养哥吧。”



有人说:“但他们好像是一个村的同姓兄弟。”



正当大家商量的时候,黄石养骑着摩托车风尘仆仆地赶来了。



“人家砍了你一些甘蔗,你就去挖祖坟,这是人干的事儿吗?”黄石养毫不客气地指责同村同姓兄弟。然后掷地有声地对郑某说:“你们先回去吧,你们放心,我不会偏袒自己村里的兄弟!”



那天,北坡镇政府的灯光亮了一宿。在黄石养的努力下,第二天,黄某和郑某达成和解协议,由黄某赔偿郑某3.6万元,双方皆服。这起即将演变成集体性械斗事件,在黄石养的调解下化干戈为玉帛,成为遂溪县诉前联调的一起经典案例。



在领导和同事的心里,黄石养是个不容易说上话的人,因为他只认法律不认人。港门镇港门村村民吴马佑对记者说:“有个人借我钱不还,2012年我起诉到北坡法庭。经黄石养审理,不到3个月对方就把钱给我了。”



在这起案件审理期间,有当地领导为被告说情,黄石养顶住压力,依法判决并顺利执结。他认为只要是符合法律的就必须坚持,为此黄石养还得罪了几个人,但黄石养说:“法官公道正派,群众才会信服你!”



“当法官,决不能要当事人给的好处”



穿过甘蔗林中的一条小路,我们走进了黄石养的家。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呢?



上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几间泥砖瓦房,由于年久失修,房顶有的地方露天了,为挡风遮雨,黄石养在上面支起块塑料布。阴暗的屋子里除了简陋的床铺、竹椅板凳、锅盆瓦罐,就是一台小收音机和当年他送孩子上学时骑的那辆自行车了。



微弱的灯光下,黄石养年迈而瘫痪的老母亲正斜躺在一把竹椅上。黄马灵对记者说:“石养哥是个孝子,他病后老母亲由他哥哥照顾,但他还是经常给家里买菜,给老人喂饭。”



黄石养的父亲是抗日战争时期当地一名游击队员,如今80多岁高龄了。他紧紧握住记者的手,含着眼泪说:“感谢党、感谢法院领导,不然石养的病真的没钱治啊。”



10年前,黄石养为给妻子治病欠下十余万元。十几年来,为了还账,他没买过一件新衣服,至今还在穿当兵时的军服,早已洗得褪了色,他最好的衣服算是法院发的制服了。为支撑起这个家,一到农忙,他下班后套上汗衫、凉鞋,戴上草帽,去地里干农活直到半夜,第二天照常上班,没耽误过一天工作。



清贫的生活没有改变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法官的本色。有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原告家庭生活困难。临近春节,黄石养想方设法为他执行到一点钱。原告为表示感谢塞给黄石养一个红包,黄石养硬是给退了回去。他说:“当法官,决不能要当事人给的好处。”



黄石养严于律己,对他人则尽力相助。陈某不履行判决,黄石养把他传唤到法庭,经过教育,见陈某转变了态度,便让他回家。下班后,黄石养看他在法庭门口徘徊不前,得知他身上没钱乘车时,从口袋里掏出30元钱:“拿着,快点回家吧。”没几天,陈某主动把欠款还给了原告。



冬去春来,北坡镇的木棉花又开了,甘蔗林也长出长叶了,经历了风风雨雨的黄石养凛然不倒,他还想去送达、去开庭、去执行。毕竟,乡村的小路上,有过他童年的红蜻蜓;甜甜的蔗海里,有过他耕耘的脚步声。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