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月度“平安之星”】黄平:38年来验放出入境旅客近300万人次,无一例差错
时间:2021-03-07 09:00来源:责任编辑:


黄平,男,汉族,1963年3月出生,广东信宜人,1982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深圳湾边检站执勤二队三级高级警长。

作为移民管理体制改革的亲历者、参与者,他初心不改,始终坚守三尺验证台,一干就是38年。他是一位实干家,38年来验放出入境旅客近300万人次,无一例差错;他也是一个学习派,为了能理直气壮地坚守在自己钟爱的岗位上,他一刻也不放松学习。57岁的他,在“跑道”上超越了许多的年轻人,刷新了深圳边检总站文明使者的“高龄记录”,也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年轻边检人的观念。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却做到了极致,达到了痴爱。

平凡的工作藏着满腔的热爱

2007年,深圳湾边检站组建之初,黄平所在的罗湖边检站执勤二队,被整体划转至深圳湾边检站。那一年他45岁,成为这个全国第一座实施“一地两检”查验模式的综合性陆路口岸里年龄最大的民警之一。“平哥”的称谓由此而来。

“我认为‘平哥’不仅是大家对我年长的尊称,也促使我有大哥风范,必须要把工作干在前。”深圳边检总站年度“文明使者”评比,对验放质量、效率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严格,很多民警望而却步。时年53岁的黄平却毫不犹豫站上了冲刺“文明使者”的起跑线。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黄平验放出入境人员达19万余人次,在全总站名列前茅。接下来的2017、2018年,黄平连续获评“文明使者”,特别是2018年,他验放人员数量达到15万余人次,居深圳湾边检站第一,且没有发生一起业务差错。

其实,在深圳湾边检站工作13年来,黄平还创造了多项纪录。

比如,2015年大年三十,他在接过一本外国护照进行资料比对时,敏锐地识别了破绽,击碎了持证人“年三十查验民警会放松”的幻想。黄平也成为了深圳湾边检站查获伪假南非护照第一人。

验放外国旅客对查验民警要求很高,要有一定的英语对话基础,要问得清、听得懂;要有好视力,看得清很小的英文字母……对黄平来说,这些都不是困难。他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面记满了常用的英语会话;透过老花镜,他的目光依然犀利……

老民警自带“资本”,眼花、耳背、容易出错,按说可以提出到相对轻松的岗位工作的要求。但黄平从没有提出过。2017年5月,站里拟抽调老同志到相对轻松的货检岗位,执勤队征求他的意见。“年龄大并不代表能力弱,我愈老愈稳重、细心,愈知道肩上的责任。我请求继续留在这里。”

似有预感要被抽调,那几日,黄平来单位的时间更早了。“他一遍遍地巡视验证台,认真做着开机、清场、报警测试等准备工作。”细心的执勤二队教导员吴洪,察觉到了黄平心中的留恋。

热爱、执着是对岗位最好的告白,黄平最终留在了验证台上。


深圳湾口岸毗邻闻名世界的“粤海街道办”,透过验证大厅的窗户,可以看到林立的高楼大厦,里面“藏着”华润、阿里巴巴、恒大等全球知名企业总部。“工作在这片热土,没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就可能离开热爱的岗位。”黄平时刻感受到本领恐慌。

2013年,总站开展“全能型检查员”考试,这让对电脑始终心怀“敬畏”的黄平犯了难。

“笨手笨脚地操作更耽误时间,不如我的笨办法更有效。”黄平的笨办法,就是把不会的题目一条一条抄在笔记本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找不到学习窍门就死记硬背。他整整抄了4大本,密密麻麻,一丝不苟。后来,黄平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执勤队专门把4大本笔记,作为“励志教材”放在勤务督导台上展示,激励民警加强业务学习。

马行千里,不洗泥沙。学习状态的“满格电”,让黄平始终“底气十足”地战斗在自己“最中意”的岗位上。

38年来,他先后获评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深圳边检总站“三十年突出奉献奖”,4次总站“文明使者”,2次“模范边防检查员”,并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


平实地做人,藏着无悔的忠诚

黄平生性寡言少语,从没有人见过他发脾气、发牢骚。反而经常关心他人。

每到排班时,他总要提醒值班员注意“排班的规律”,要求自己第一班上台,好让其他人先去吃早餐。“早餐最重要,要吃好。让这些弟弟妹妹们先吃,年轻人饿得快。”黄平此举除了关心年轻同事,还藏着个“小心思”,他常常吃到最后,然后打包剩下的面包、馒头,悄悄塞给从农村过来打工的保洁阿姨,天天如此。

黄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最美奋斗者”“老黄牛”“老工匠”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社会按下暂停键。深圳湾口岸作为深港间唯一开通旅检业务的陆路口岸,承受着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巨大压力。

早在疫情阻击战打响之初,黄平便向单位提交了加入党员突击队的申请,吴洪教导员劝他,“党员突击队主要是去处理发烧旅客,风险系数高,你一把年纪就别去了。”任凭教导员好说歹说,黄平还是把一纸申请交了上去。考虑到57岁的黄平有高血压,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他的申请最终没有获准。

3月8日,深圳湾口岸出现第一例输入型病例,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攻坚战打响。有了第一例,很快,就有了第二例、第三例……各执勤队经常在夜里十一点多接到新版工作指引,所有民警需要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工作要求并严格落实。这个时候,民警的学习消化能力、执行能力、单兵作战能力,决定战疫效果。

在做了与爱人分餐食、分房睡的决定之后,黄平义无反顾地和年轻民警一起投入到抗疫最前沿。一副老花镜,加一个厚实的N95口罩,再加一个面罩,防护服套着警服又厚又闷,对体力、脑力和毅力都是极大考验。


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翻看到位、询问到位、核查到位”,细致了解旅客的出行轨迹,询问来自重点疫区国家的外国人,克服语言和戴口罩对话的双重障碍。休息间隙,他依旧争分夺秒地学习涉疫情重点防控国家签证及验讫章样式,以便快速核查旅客的国外旅居史。

一个班次下来,黄平的警服经常是湿透的,脸颊上都是凹陷的红色印迹。面对同事的关心,他却永远说得云淡风轻。“就是体力有点不支,回去睡一觉就好。”

平淡的生活,藏着满满的爱心

黄平老家在广东信宜农村,入警前的穷苦日子深深地影响了他。他对自己“抠门”,但对父母却“非常大方”。1992年5月,父母和哥哥、妹妹听说黄平在深圳有了自己的房子,便一起来旅游。黄平带着他们转了深圳著名景点“锦绣中华”。后来,再有亲戚来玩,都由妻子莫秀慧“导游”。“工作忙,没时间,而且可省一个人的花费。”黄平说。

离乡38年,黄平仅带妻子孩子回去过5次。“过年休假名额有限,把机会让给离家远的同事更有意义。回去也耽误时间,不如让父母来深圳。”所以,父母身体好的时候,黄平每年都邀请父母来深住上数月半载,最长一次住了3年。近几年,父母年迈,身体不便,来得少了,黄平就雷打不动每月给父母汇去生活费、捎去牛奶、钙片等。

2015年7月8日,黄平带着妻子开启了两人平生第一次“香港一日游”。从文锦渡口岸出境,车行半小时后,二人到达一个叫“上水”的小地方。

“有点晕车,回吧。”他说。

“听人说,香港的东西不比内地便宜,不去了。”莫秀慧附和。二人“意见一致”,立马“打道回府”。“其实他是怕花钱。”莫秀慧心里最清楚。现在,黄平的护照被统一保管在单位,再也没有用过。

尽管自己很节俭,帮扶他人,黄平却丝毫不含糊。自深圳湾边检站结对帮扶广西三江高岜村后,黄平所在的执勤队也认领了当地一家深度贫困户——张老堂家。看着前方同事发来的照片,张老堂一家5口挤在一张床上,黄平深有感触,“小时候,我们家也是这样。”


执勤队号召民警们捐款时,黄平第一个响应,“先给他购置张新床,以后可以再买点牛或猪苗创收。”讨论会上,黄平出谋划策,“希望他们能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

尽管单位的饭菜“很便宜”,但每天只要不加班,黄平都要赶回家吃饭。他家住8楼,没有电梯,疲惫的黄平只能一步步爬上去。

推开门,饭菜飘香,黄平笑了,劳累散了。

2019年8月,中宣部、公安部在全社会开展“寻找最美基层民警”宣传学习活动。综合各地推荐、网络点赞和现场展示情况,黄平从全国公安队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被中宣部、公安部授予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称号。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