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三种类型、四个层级”的青海基层治理模式值得借鉴
时间:2020-01-08 15:59来源:青海日报责任编辑:安羽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数字化综合管理指挥中心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法官走村入户为村民讲解普法知识
青海省德令哈市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为群众答疑解惑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矛盾调解中心现场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海省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积极探索符合青海实际、体现时代特征、顺应群众需求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探索形成了“三种类型、四个层级”的青海基层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以人为本基础更加巩固夯实

“现在真得很方便,办事不再是去政府求人办事,而是到中心接受服务了。”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日安秀麻村村民才吉卓玛,对镇上“三室三队两中心”的改革赞不绝口。

2014年初才吉卓玛的大儿子出生时,她到镇上跑了5趟,费了3天时间才给大儿子上了户口。而去年小女儿出生,她先去卫生计生服务队咨询掌握了情况,再到过马营镇便民服务中心,用了半天时间就给女儿上好了户口。

“三室三队两中心”是贵南县委政法委为了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将原有的民政办、综治办、计生办等20多个服务职能整合到“三室三队两中心”当中,重新细化设置了秘书岗、信访岗、党建岗等涉及服务和管理类岗位42个,实行“一人多岗”和AB岗工作制度,彻底改变了以往“一人一岗、一人一室、一人一业”的分散性服务状况,为群众提供一条龙,一站式,一次性模式的窗口服务。让群众办事时一目了然,简洁快速。

过马营镇便民服务中心是青海省创新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2019年以来,省委政法委通过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多次赴各市州对各级综治中心建设及运营情况进行广泛调研。并同步加强综治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综治信息“一总两分”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综治信息系统和综治视联网系统建设。

综治中心与综治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枢纽作用。

截至目前,青海省共建成市(州)级综治中心8个、县(市、区)级45个、乡镇级414个、村(社区)级4486个,各级综治中心挂牌率达100%;部分地区基本实现了综治信息系统和综治视联网系统州、县、乡镇、村(社区)四级纵向贯通,相关部门横向联通。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视频通讯、视频培训、视频调解等功能正常运行,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指挥调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服务管理等业务应用可视化、扁平化。

同时,青海省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青海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按照条块结合、系统推进的思路,打破部门利益、条块分割的束缚,在整合各地村警、草原管护员、护林员、生态管护员等工作力量的基础上,统筹整合基层各类行政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构建“全科网格”“全要素网格”,提供“组团式服务”,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城镇、农村、牧区全覆盖。

截至目前,青海省各地区共划分网格22438个,组建网格员队伍54064名,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100%。

多元联动矛盾化解更加精准

雷某是一位土地承包商,常年承包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民康村100多户村民的58.9公顷土地种植枸杞。并因为枸杞收成好、市价高,村民们提出一年每公顷7500元承包费涨到每公顷15000元。但去年,枸杞市价下跌,雷某没及时给付村民们承包费,并希望村民们能降低承包费用,村民们不同意,双方产生了矛盾。

民康村的人民调解员掌握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刻进行了初步调解,并在每月20日的全镇矛盾纠纷调解联席会上,将此事上报给镇一级。在镇、村两级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下,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能够及时发现这次矛盾纠纷事件并成功调解,得益于郭勒木德镇完善、多元的矛盾调解体系。

“我们18个村还有4个学校都有调解委员会,镇上还有一个针对正在拆迁的河滩片区存在的各种矛盾进行调解的多元调解室。我们还创新了网格化管理模式,按地域性及功能性将全镇划分为11个大网格,60个子网格,实行网格管理员、网络信息员及网格巡防员等‘七员’联动,及时了解责任区各家的情况,将收集的社情民意、矛盾纠纷及时整理上报。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不出街道(乡镇),疑难纠纷不出行委’的调解工作目标。”郭勒木德镇武装部部长白玛多杰说。

西宁市城东区也成立了由社区党工委、区直机关职能部门、司法所、派出所、居委会等组成“2+1+N”调解网络中心,协调处置辖区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民族宗教纠纷和疑难案件,实现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解决纠纷问题,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

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清水河镇成立了“黑帐篷”流动法庭和马背调解工作队,深入草原牧场和牧民家中,现场调解矛盾纠纷;

青海省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三联调动”大调解机制,积极推进以奖代补的人民调解员保障机制建设,在西宁市、海东市、海南州等地和交通、医疗、物业、劳动保障等领域建设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做到了一般矛盾纠纷由网格员现场调解,重大矛盾纠纷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复杂矛盾纠纷由专门调解委员会以及司法所、人民法庭调解,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得到切实增强。

近五年来,青海省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全省群体性事件五年下降38.8%,信访总量五年下降50%,非正常上访五年下降32.4%。

创新方式群众参与更加积极

2017年的春天,海东市乐都区城台乡台子村党支部书记领努义晚上巡查时,发现村民杨存福家的方向一片火光,他马上意识到是失火了,迅速组织村民们赶往杨存福家灭火,大家齐心协力扑灭了大火。万幸的是当晚房子里没有人,不幸的是因火势太大,杨存福的房子被烧毁了。

第二天村民们不约而同来到村里的“群众说事点”长廊讨论此事。村民们纷纷安慰、劝导杨存福,并表示愿意帮助他。当场村民们自发捐款3000余元,村“两委”将杨存福进行了暂时安置,并将他的事情上报,城台乡又组织捐款5000余元,并帮杨存福申请了“危房改造”经费,帮助他重建家园。

2018年7月入汛以来,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连续出现大暴雨天气,受灾严重。当地群众在“民情沟通日”反映担心山体滑坡影响居住安全,各村“两委”对此十分重视,组织党员及时巡查村里存在隐患的住房,并结合危房改造项目集中连片,将群众们安置在地势较高的保暖帐篷中,避免了人员伤亡。

海东市乐都区打造的“群众说事点”制度和“民情沟通日”活动畅通了民意渠道,促进了基层的和谐稳定。群众可以直接发表意见,可以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对重大事项决策部署也可以发表意见、建议。把心里的“郁闷”说出来,把“肚里”的怨气撒出来。在拉近干部群众距离的同时,增强了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意识,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相关事宜的积极性。

自治是基层社会运行的重要方式和依托,是基层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源头。它不但有利于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社会认同,还有利于减少矛盾冲突、增进社会和谐。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创新基层群防群治工作新模式,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全面开展内部防控、邻里互助、十户联防、店店联防、楼栋单元联防等治安联防活动,构筑平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截至目前,青海省各地共建立治保会6584个、专兼职治安联防组织6042支,参与治安联防人员超过10万人。

新的一年,青海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青海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以市域社会治理不断带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加快推进全省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