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陕西咸阳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织网·汇数·共治3+N”
时间:2020-08-07 07:47来源:咸阳日报责任编辑:肖剑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委、区政府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构建以网格化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大数据汇集城市治理资源,以新组织凝聚城市治理力量的“织网·汇数·共治3+N”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截至目前,渭城区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已上线运行,298人组成的网格员队伍已培训上岗,录入居民总数231048人,楼栋总数2956幢,房屋总数128971间,企业总数3044个。网格员共入户走访10余万人次,累计维护更新数据122362条,录入重点管理人员、服务对象等数据7862条,上报和随手办事件4545件次,职能部门累计处理事件13847件次,事件办结率97.74%。

一个网格化中心+N个网格,构筑社会治理“四梁八柱”,解决“怎么管”

针对以前网格化管理中缺乏全域统一谋划、行业各自为政、网格划分不等、网格员职责不清等突出问题,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强化顶层设计。区级层面设立渭城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负责领导、统揽全区的网格化管理工作;街办层面在平安建设办公室加挂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的牌子,负责本街道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层面设立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站,具体负责本社区内的网格和网格员管理工作。由此形成区、街办、社区、网格四级完整的组织架构。

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公开网格员个人基本信息和工作任务,方便接受社会和群众的联系和监督;建立事项准入机制,制定网格员管理服务事项库,以部门为单位申请准入纳入网格化管理;建立分析会商机制,即定期召开分析会商会,梳理汇总热点、难点、堵点,完善和提升破解难题的能力;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定考核办法,分季度年度考评,兑现奖惩;建立鼓励激励机制,即对连续考核优秀或特别突出的,在社区工作者招考、评优评先方面予以倾斜。明确职责任务。

按照“一格一员、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要求,网格员主要承担五项职责。政策宣传员,当好“小喇叭”;信息采集员,当好“显微镜”;问题排查员,当好“探照灯”;群众服务员,当好“贴心人”;矛盾调解员,当好“润滑剂”。科学设置网格。参考“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基本划分原则,重点按照区域特点即“管理重点+服务重点”进行合理优化。将全区55个社区、3389幢楼宇、358个小区、607家重点企业、389家企事业单位、7275家门店及134768户居民共划为298个网格,做到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叠。

通过横向构建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织密社会治理区划网,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下倾,用绣花功夫和钉钉子精神实现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

一个信息化平台+N类数据资源,打造社会治理“专业平台”,解决“用什么管”

搭建统一管理平台。依托“智慧渭城”项目建设,建成全区统一的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对辖区的人、情、事、物、组织等情况做到底数清、变化明,一目了然;同时按照指挥调度模块设计,实现事件地图报警、与网格员对接视频通话、网格员工作轨迹打卡等管理需求。

配置统一服务终端设备。打造APP终端,以信息采集和事件上报为基本要素,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叠加服务内容。将其作为网格员工作和上传各类信息的工具,实现指挥中心与网格员的实时连线、指挥调度和远程管理。

融合叠加数据。平台从不同的渠道接收生成各类数据,不断形成网格数据、网格员数据、地图数据、建筑数据、住户数据、企业数据、重点管理人口数据、重点服务对象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及网格案件数据等各类治理数据库,以便随时调取应用。同时按层级设置管理权限,确保数据安全。

通过汇集各类数据资源形成一张全方位、立体式的治理分析图,实现以经验向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和以数据服务的转变。

一支专业化队伍+N种社会力量,共奏社会治理“交响乐章”,解决“谁来管”

针对网格员队伍管理分散、素质参差不齐、没有形成合力等问题,强化全科化、职业化理念。

组建专业队伍。采用劳务派遣、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工作者聘用等形式,同时与落实退役军人、贫困户就业相结合,组建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文化程度较高、处事公平公正、热心公共事业、善做群众工作的298人全新专职网格员队伍。

制定管理标准。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管理主体,建立“区聘办管社区用”的网格员管理体系;明确薪酬待遇,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明确培训内容,共性培训+行业培训;明确考核细则,分级考核+分类考核+定量考核。

发动多元参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鼓励网格内志愿者、退休老党员、楼栋长、热心群众、物业管理人员及社会组织等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通过凝聚各类力量形成一张多层级的治理组织图,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圈”和“社会共治圈”,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