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从一名吸毒人员的母亲到千百名吸毒人员的“母亲”
时间:2020-11-23 15:08来源:贵州长安网责任编辑:马守玉

她,是拾柴微公益促进会的“母亲”,也是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念念不忘的“卢孃”。她,是禁毒工作者,更是爱心奉献者。多年来,她不图名、不图利,一次次的为家庭贫困的戒毒康复人员送去温暖和关怀。

她是贵州省黔南州第一家禁毒协会——瓮安县拾柴微公益促进会会长卢达荣,从一名吸毒人员的母亲成为千百名吸毒人员的“母亲”,这就是卢达荣的禁毒人生。

拾柴微公益促进会团队

拾柴微公益促进会的创办者

2015年创办拾柴微公益促进会时,卢孃已经65岁了。原本在这个年龄,家境还算充实的卢孃可以安安心心的享受退休后的清闲日子了。可是她根本无心享受这种生活。因为在这之前,她有个曾经被她寄予厚望的儿子,因为吸毒而一蹶不振,丧失了大好的青春年华。

儿子染上毒品后,卢孃多次劝阻无效,痛苦万分却无法改变现实,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儿子被强制戒毒。儿子被强戒后,卢孃一直耿耿于怀,她痛恨儿子不争气,更痛恨毒品这个恶魔给人身心带来的伤害和摧残。从此后,卢孃就开始关注瓮安的毒品问题。当卢孃了解到,瓮安有成千的吸毒人员后,她震惊了。她不知道,这些吸毒人员是否和她的儿子一样,遭受了毒品的各种折磨;她不知道,这些吸毒人员的家属是否和她一样,经受了种种没有经历过就无法想象的痛苦。这样的现状必须改变,不能让人们再受到毒品的毒害,不能让一个个原本温暖的家庭因为毒品而变得支离破碎!因为对毒品的痛恨,因为对受毒品所害的人们的感同生受,让卢孃心里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我要做一名禁毒志愿者”!然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仅凭个人之力,卢孃深知很难有所作为。于是,她开始四处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卢孃的奔走,得到了积极响应。瓮安县委政法委、禁毒办等相关部门得知她的想法后,给予了大力支持,李湘进、廖育龙等具有专业技能的社工加入了她的团队,冉洳举等戒毒成功的模范典型加入了她的团队,还有一大批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也纷纷加入了她的团队。2015年6月,以戒毒成功人员、吸毒人员家属、各界爱心人士为主要参与者的爱心公益团队经瓮安县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并起名为“拾柴微公益”,寄寓禁毒工作“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协会以“用爱心促进你的灵魂,用行动帮助你战胜毒魔”为工作宗旨,正式开始为瓮安禁毒事业服务。协会主要工作是:会同吸毒人员及家属共同商议戒毒对策,开展心理疏导,提供戒毒咨询,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实现身心康复;对生活、工作困难的戒毒康复人员推荐就业安置,鼓励和帮助戒毒康复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对吸毒人员的家庭困难进行帮扶,努力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助学捐赠等;帮助吸毒人员协调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创造良好的戒毒环境;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提高全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和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卢孃带领拾柴微公益促进会团队,一路披荆斩棘,拾柴队伍日益壮大,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二百多人,主业不断发展,工作机制和方法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工作范围也从瓮安县全域延伸到了都匀等地。

社区戒毒的先行者

瓮安县吸毒人员多,流动性大。戒断率低、复吸率高。管理难度大、戒毒成效差。面对这样的工作困境,卢孃带领团队从出所衔接、戒毒康复治疗、动态管理、综合评估、集体教育、个性化矫治、心理咨询辅导等一个个环节入手,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体系。协会成立至今,已累计为1800余名戒毒康复人员提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帮教服务,累计认定三年及以上戒断率达39.60%。

卢孃是协会的头头,按道理只需把住方向就可以了,但卢孃是个闲不住的人,凡是都想亲力亲为。在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中,年龄较大的卢孃却是最有活力的积极分子。她没有非常高的社工专业素养,却有常人难以比拟的耐心和爱心。在她的认知里,没有一个戒毒康复人员是不可挽救的,这不仅仅是源于她对戒毒康复人员的平等眼光,更源于她对生命美好、人心向善的坚信。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雷某某,是一名多次出入戒毒场所的“老油条”,当面坚决戒毒,一旦期满后,又总会偷偷来几口,紧接着又进戒毒所。如此反复。通过多次交谈,卢孃了解到,该吸毒人员压根没有认识到毒品的危害,相反认为这是一种时髦、是一种能力和社会地位的体现。为了帮助该吸毒人员纠正错误的价值观和认知,卢孃苦口婆心,帮助该戒毒人员分析毒品给他身体带来的伤害,给他经济带来的损失,给他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同时以身边戒毒成功的协会副会长冉洳举为例子,使其认识到,改过自新,重新来过,为家庭社会做出贡献,得到人们的尊重,那才是能力和社会地位的体现。经过卢孃的耐心开导,该吸毒人员慢慢开始改变,社区戒毒康复期结束至今一年多没有复吸。

家庭矛盾突出,社会接纳程度低,是大多数戒毒康复人员缺乏主动戒毒积极性和没有直面生活的勇气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吸毒人员宋某某被强戒前,家庭条件并不优越。为了满足自己对毒品的欲望,该吸毒人员多次逼迫父母拿钱,暴力、以死威胁等手段并不鲜见。到社区戒毒康复后,其深刻的认识到了自身犯下的错误,同时也为此而羞愧难当。但由于该吸毒人员对家庭带来了过多的伤害,父母对其恨之入骨,每次见面都予以驱赶。面对这一切,该吸毒人员又痛又悔,几次出现自杀的消极念头。

卢孃了解情况后,多次带着礼物上门,与该吸毒人员家属沟通,说明该吸毒人员的悔改情况和自杀心理,并以自身作为担保,希望家属能够接纳。在卢孃的反复劝说下,该吸毒人员家属终于对他敞开了怀抱。在去年的回访中,卢孃欣喜的发现,当初的吸毒人员已经顺利找到工作,每月发了工资后,还会拿出一部分补贴家用。

卢达荣给小张怡穿鞋

胸怀大爱的奉献者

因为吸毒造成的家庭悲剧并不鲜见。她叫张怡,今年十一岁,由于父亲吸毒,母亲离家出走,从六岁开始,小张怡就独自生活在一间破落的房子里。得知小女孩悲惨的身世和生活境遇后,热心的卢孃第一时间就会同促进会帮扶救助部工作人员赶到了位于瓮安县永和镇的张怡家中进行看望,并为小女孩购买了新衣服和可口的零食。眼见小张怡孤苦伶仃,卢孃动了恻隐之心,在征得正在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的张怡父亲同意后,卢达荣作为临时监护人收养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收养了这个孩子后,卢孃把她当做亲孙女来看待,不仅供应孩子食宿,还为孩子联系了新学校,孩子学习假期时,卢孃还带着孩子去戒毒所看望父亲,在缓解这对父女思念之苦的同时,也敦促张怡的父亲好好戒毒。与小张怡命运相同的还有另外两个孩子,他们同样被好心的卢孃所收养。

好逸恶劳、缺乏一技之长,是大多数戒毒康复人员的共同特点。统计数据显示,无业人员涉毒犯罪、吸毒的比例远远超过正常就业者。作为资深戒毒工作人员,卢孃深知,没有正常就业,戒毒成果就无法肯定。为了让一批批戒毒康复人员能够走上人生正轨,在卢孃的带领下,拾柴微公益促进会广泛联系会员和爱心人士,推出了“阳光工程”项目,先后创办阳光企业6家,帮助了一大批生活、工作困难的戒毒康复人员实现就业。作为会长,卢孃带头独自出资四万余元组建了非盈利的爱心农场,农场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均由戒毒康复人员担任,所得盈利均由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分配。

“面对因毒致贫的家庭、因毒造成的孤儿,我们爱无能做,我多次想放弃过,但看到我们挽救过来的家庭,亲自收养的孤儿一个个成长得很好,看到我,一个个都叫我‘卢孃’,我真的不忍心放弃他们。但是我们的确困难。”卢达荣说道。

为了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因毒致贫家庭,卢达荣大胆去见瓮安县委书记,她把这几年来的所着所为,取得的社会效应,以及面临的困难等,给书记汇报,书记听完她的汇报后由财政拨20万元给拾柴微公益促进会做工作经费。卢达荣很感动,没想到领导这么理解和支持瓮安的禁毒工作,她内心的工作激情又开始燃烧起来。

从协会成立以来,卢达荣同志带领协会志愿者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协调民政部门解决临时救助人员16人,协调民政救助资金1.9万元,帮扶戒毒康复人员资金(包括购买物资)共5万余元。帮扶在农村自主创业、未复吸的康复人员累计55人次,发放各类帮扶物资和救助资金15.5万余元。

禁毒是一个社会的综合工程,政府、家庭、社会要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作为禁毒志愿者,卢达荣同志不图虚名、不谋金钱、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禁毒工作社会化做出了不懈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平安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生命需要关爱,社会需要奉献”。作为一名曾经的吸毒人员母亲,卢达荣将对毒品的憎恨,转化成了对无数失足者的痛惜和挽救。她用真心和真情,给所有戒毒康复人员上了不可或缺的人生一课。

真爱常伴人间,真情常暖人心。愿染上毒品的人们能够悔悟!愿天下无毒,大爱长存!

背景资料:

贵州省瓮安拾柴微公益促进会成立于2015年6月成立,是一家专注于社戒社康,给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就业扶持,拯救吸毒人员家庭,开展禁毒预防教育的民间公益组织。会长、理事及会员由吸毒人员家属、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戒毒成功人士组成,促进会取名为“拾柴微公益”,意为禁毒工作“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之寓意,工作宗旨是“用爱心触动你的灵魂,用行动帮助你战胜毒魔”,是贵州省黔南州社科院唯一一家县级组织成员单位。(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禁毒办)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