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河南郑州:智慧安防 让“脚板+科技”点亮小区平安灯
时间:2020-04-20 10:55来源:法制日报责任编辑:高翔

走到小区进口,目视一下一块书本大小的屏幕,大门随即打开,整个过程仅有三两秒。这是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林山寨新村小区智慧安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3月18日,站在林山寨新村小区门口,郑州市公安局建设路分局治安大队社区中队负责人韦勤书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近两年来,小区上线智慧安防系统后没有发生一起案事件,居住人口信息准确无误,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无陌生人进入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得到有序保障。

“智慧安防系统使小区管理更加便民高效,警务室民辅警用‘脚板+科技’给小区点亮了平安灯。”社区干部刘宏茂说。

出入小区全程留痕

“系统显示,张某从外地返回了,14时28分进入的小区。前一段时间跟他联系,说是回老家了。我现在通知物业人员查验他的健康证明。”警务室辅警黄雯雯盯着屏幕上的人口管理页面说。

“我们已经查验过,健康证明没问题。”接到黄雯雯电话,物业值班人员迅速回复。

“现在,警务室与物业方共享居民信息,不像过去那样各弄各的,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处理问题更便捷。”黄雯雯说。

林山寨新村小区是由城中村改造而来,住宅区共有1940户5000多人,临街还有400间门店,租住人员变数较大,小区治安形势复杂。社区民警冉文喜说:“过去人员进出都是刷门禁卡,因租房户多,仅从门禁卡数量上难以掌握租房人员的真实情况,一旦排查情况,就需要一家一户地走访,警务室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引起居民反感。”

在建设路分局的统一安排下,小区警务室与物业共同建立了人像识别门禁系统,居民实名认证后,刷脸即可开门,不再刷门禁卡出入。冉文喜说:“现在居民每天的出入情况清清楚楚全程留痕,可随时随地查阅,既方便了群众,也加强了人员管控。”

“智能平台的应用,可以说是‘累一时,用十年’!”韦勤书介绍,智能平台应用需要采集小区全部居民的信息,于是民辅警携带“警务通”手机挨家挨户走访居民,录入比户籍信息更为详细的信息,全部汇总到智能平台。

记者看到,在平台上点击任一个楼层的住宅编号,该户是常住人员,还是租房人员,以及家庭成员情况,均一目了然。

因租房户流动性大,过去,警务室工作人员入户走访经常见不到人,难以采集到相关信息,警务室智能平台与物业联网后,租房户主动到警务室进行登记相关信息,否则人像识别门禁系统不能对其识别,不能正常出入小区。在实践中,警务室按照房屋租赁合同期限设定有效时间,租赁合同期满,人像识别门禁系统失效,需携带新的合同进行再次登记,实时掌握实有人口动态,无一遗漏。

户政业务随时办理

“没想到,我在夜里11点通过自助方式拿到了户籍证明。”居民小张说,他准备把户口迁到外省,需要户籍地公安机关出具户籍证明,他给警务室打电话询问办理程序,工作人员告知其可在警务室旁边的24小时警务自助机上办理。

过去,办理居民身份证或者开具户籍证明,需要跑到派出所或分局户政大厅办理。小张半信半疑地来到警务自助机旁,按照上面的提示,一步步地完成了申请事项,自助机当场“吐”出了盖有大红印章的户籍证明。

建设路分局治安大队教导员张跃军说,这台机器与分局户籍系统联网,可以为小区居民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流动人口也可在机器上申办居住证件,非常方便快捷。

“林山寨新村小区的24小时警务自助机是分局的一个试点,下一步要逐步推开。”建设路分局分管治安的副局长杜磊说,警务自助机还可以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和临时身份证明,临时身份证明全国各地的人口均可开具,不分户籍所在地,无犯罪记录证明仅限于郑州市户籍人口,初步实现全时空零距离警务服务。

“警务自助机不能办理的业务,我们通过警务室微信、电话进行预约,不分节假日,尽可能给居民提供方便。”冉文喜说,一些居民反映上班时间没空儿办理公安业务,警务室尝试建立预约制度,坚持周六、周日和节假日为居民办理业务,受到居民的普遍欢迎。

警情提示即时更新

“当前疫情闲在家,莫把钱给骗子花。自称是公检法,说你涉嫌犯罪的,让你配合调查,通过录音进行办案,又验证你的资金的,一律是诈骗。”在通往小区警务室的路上,有一个警情提示宣传栏,上面张贴着防范电信诈骗的内容。

“我在小区里散步时,最爱看这上面的警情提示。什么时期发案多,怎么预防,都很及时。”退休居民老李说,去年,有人给他打电话推销保健品,他感觉可以试试。他特意下楼去看了看宣传栏,看到上面有专门诱骗老人的案例,于是又到警务室说了自己的遭遇,民辅警都认为是诈骗,他也就作罢,并把遭遇讲给熟人听。如今,凡是电话推销保健品的,他们这些老人一律挂断。

辅警董倩倩说,治安防范是警务室宣传的重头戏,他们结合智能平台日常推送的警情、案件和研判分析情况,用具体的事例让居民知道哪些情况下容易被骗、被盗,哪些情况容易引发火灾,让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小区除了设有警情提示宣传栏,还设有时事政治、常见民事纠纷宣传栏。小区容易发生的高层抛物、物业纠纷、租赁纠纷、养犬纠纷、噪音纠纷等案例,在常见民事纠纷宣传栏里均可见。

矛盾纠纷家门口化解

“老李家的狗把我家的狗咬了”“对门把杂物堆到门口”“楼上深更半夜动静太大”……作为社区民警,冉文喜过去经常接到这些电话。有一次,他到分局治安大队开会没有接听一个陌生电话,对方便发短信说:“你们不是承诺有事找片儿警吗?你为什么不接电话?”

居民提出的都是具体问题,不能不解决。建设路分局研判发现,在日常接处警中,至少三分之二警情是纠纷求助类警情,特别是一些物业纠纷、噪音纠纷,社区民警即使赶到现场也难以解决。

治安大队决定以林山寨新村小区为试点,推行“2+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2”即1名民警或辅警与1名社区人民调解员,“N”即若干名律师、“五老”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民间有威望的人员,对非刑事类的矛盾纠纷,按照难易程度进行调解。

在实际操作中,涉及民间纠纷未引发治安案件的,能现场调解的现场调解,不能当场调解的,根据警情分类,启动“2+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引导双方当事人到警务室设置的矛盾纠纷调解室进行处理。当民间纠纷引起轻微治安案件发生时,警务室首先查明违法事实,告知违法行为及后果,民事部分进行协商解决;如争议较大,警务室通知人民调解员、律师等到场,律师免费为双方提供法律咨询。

截至目前,矛盾纠纷调解室共受理纠纷求助125起,调解成功率、协议履行率均达到100%,真正做到在家门口帮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赵红旗)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