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十年解决争议标的额1.75亿元!这个劳动法庭有个“武进经验”值得推广
时间:2021-03-29 15:02来源:江苏政法责任编辑:苏馨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政府大院4号小楼,武进区法院常驻式劳动争议巡回法庭(以下简称劳动法庭)就设立在此。十年间,法庭见证了超过3500名劳动者从焦急无助到满意感怀的转变,见证了超过1300家企业从深陷困境到规范管理的转变,见证了超过1800对劳资双方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的转变。3486件案件,7998名当事人,解决争议标的额1.75亿元,这是劳动法庭上一个十年的“成绩单”,更是下一个十年的“起跑线”。

四方联动 展现担当十足诚意

2007年,我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继颁布,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劳动争议案件“一调、一裁、两审制”处理模式无法消化成倍增长的纠纷和层出不穷的新类型案件,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为扭转被动局面,2010年,武进区法院借鉴该院道路交通事故联动调解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劳动争议案件特点,在区人社局设立全市首家常驻式劳动争议巡回法庭。

没有先例、没有模板,所有人的心里都捏着一把汗。一年之后,一连串的数字为大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结案数同比上升46%,审理天数同比下降79%,调解率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

作为劳动法庭的始创者,武进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光见证着法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全程——结案记录被一次次刷新,骨头案被一次次攻克,不断完善的劳动争议化解工作方法被作为“武进经验”向社会推广。

十年间,劳动争议化解“武进经验”的价值并未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逝,反而愈加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探寻其中,徐光认为四方联动工作机制是背后的秘诀。

为解决力量分散的问题,武进法院牵头,联合区人社局、司法局、总工会成立劳动争议联动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和重大事项会商制度,确保机制落地见效。

为解决衔接不畅的问题,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分别在人社局派驻巡回法庭、设立调解工作室,与劳动争议仲裁院对接,“一站式”满足调裁审工作需求。

为解决手段单一的问题,对申请仲裁的劳动人事争议纠纷案件,由仲裁员引导当事人先申请人民调解,调解成功的,由调解室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调解不成的,由仲裁员及时审查立案,优先处理。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起诉的,巡回法庭及时审查立案、及时审理。与此同时,法院指导下的人民调解也会贯穿于劳动争议处理的全过程。

开展联动调解工作以来,武进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四降、两升、两控制”的良好态势,即案件受理数、审理天数、上诉率、申请强制执行案件数大幅下降,案件调解撤诉率、息诉服判率明显上升,涉法涉诉信访、群体性纠纷得到有效控制。

百倍努力 赢得群众十分满意

2013年,武进某大型公司因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等原因,决定进行经济性裁员。作为公司的老员工,43岁的王超(化名)和大多数工友一样,并不认同公司的裁员决定。同年8月,公司进行了裁员。

为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王超和另外的210名被裁员工向武进区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等。仲裁委员会经审理后认为,公司裁员并不违法,遂裁决驳回了请求。王超等210名职工不服仲裁裁决,向武进法院起诉。

如何在保证公平的大前提下,既做好劳动者权益保护,又最大程度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成为摆在劳动法庭面前的一道“难题”。

从职工最关心最关切的问题入手,成为劳动法庭的“破题”关键。作为该系列纠纷的总协调人,徐光充分发挥劳动法庭的四方联动工作机制,与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人社局、商务局等部门通力合作,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最终,王超等210名职工均在领取了相应补偿款之后撤诉。一起本可能延宕多年、矛盾激化的群体性纠纷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有效化解。

这样的案件不是个例。十年间,数千名劳动者得益于劳动法庭的联动工作机制,又好又快地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对于劳动法庭的法官们来说,他们的职业“舞台”不仅仅在法庭之上,也在法庭之外——

2012年,时任劳动法庭法官的陈云秀全面梳理劳动争议案件,编写《企业用工风险防范手册》,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就企业用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全面剖析,提出应对策略,有效帮助企业改进用工管理制度,化解各类用工风险。

2019年春节刚过,时任劳动法庭法官的施庆芳就与区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劳动力市场,紧抓农民工集中返岗的时间点,开展农民工权益保障专项宣传的“春风”行动。通过法律咨询、分发宣传册等形式,提升特定群体劳动保障的意识和能力。

2020年,武进法院启动“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工作。劳动法庭法官陈柳青深入所对接网格内的重点企业,促进企业规范用工,指导企业建立工会,从根源上避免劳动争议纠纷的发生。

薪火传承 锻造解纷最强实力

2017年10月24日,劳动法庭法官陈柳青过得有些“跌宕起伏”——上午一上班就迎来了12位索要工资和经济补偿金的劳动者,根据前期的了解,劳资双方的心理期望值差距较大。

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斡旋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面对双方的犹豫不决和一变再变,陈柳青将释法、近情、合理相结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向12名劳动者当场支付了36万元的劳动报酬及经济补偿金。

劳动法庭的资深书记员张雅,见证了陈云秀、施庆芳、陈柳青等一批劳动争议案件专业型法官的成长之路——从该类矛盾法律知识的储备,到四方联动平台资源的高效利用,每一步成长都挺不容易。

但是这种不容易在陈云秀等人看来,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传承——劳动法庭先后有6名法官在此任职,既有和她们一样充满活力的年轻法官,也有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但不论谁在岗,以法治方式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目标和初心始终如一。

如果一定要找出这十年间的一些变化,劳动法庭的工作人员给出了一样的答案——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了。这种关系不仅在于劳动法庭内部,更在于四方联动机制的框架内——

劳动监察大队的姜正联就一起农民工工资被欠薪案件请劳动法庭法官提前介入,由法官制作的调解协议书,让劳动者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武进法院和区人社局的季度例会定期召开,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和审判,有了更加统一的评判标准;调解员严小飞的调解工作贯穿仲裁、审判的全过程,他和陈柳青的调审组合,被同事们称为“黄金搭档”……

区政府大院的4号小楼里,有着一群与劳资矛盾打交道的人。他们在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间架起一座桥梁,为矛盾的化解拧出一股合力;他们在劳动者和企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共同创造着下一个更辉煌的十年。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