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上海法院这样继承和发扬“邹碧华精神”
时间:2021-02-24 17:15来源:浦江天平责任编辑:陈言

2015年以来,通过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活动,缅怀、传承、前行,成了上海法院不变的主题:“邹碧华式的领导干部、好法官、好干部”评选,通过开设“庭前独角兽”微信公众号,“十佳青年”评选,“PLUS演说会”,司法实务技能大赛……无形的精神转化成了无穷的力量,“邹碧华精神”不断被传承、被延展,让“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变成了“一群人”,聚合了更多人。

精神无形,却凝心聚力。

以燃灯者精神为“魂”,引领更多人前行

2014年12月10日,邹碧华去世,有人作了一首诗:独角兽回到了寓言中,谁来一生驮负巨大的词语,有的人说会放弃,有的人说会被传承。

传承还是放弃?上海法院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2015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高院)开始举办新时代上海法院“邹碧华式的领导干部、好法官、好干部”评选,全市法院积极参与,评选出一批以“邹碧华精神”为引领的先进典型。在此期间,上海高院不断细化评选机制,形成《新时代上海法院“邹碧华式领导干部”“邹碧华式好法官、好干部”的标准》,从立场信念、专业素养、职业操守等方面明确了评选的具体标准,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为引领作用。

2019年5月9日,上海法院“邹碧华式的领导干部、好法官、好干部”评选现场。奚晓诗摄

参与评选的过程,也是寻找“邹碧华精神”的过程。

上海高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周欣担任法官至今,担任审判长审理及主审、参审刑事案件共1800余件,结案率达100%,且无一错案。她主审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撤率达80%以上。上海高院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周欣司法为民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民排忧解难,而她本人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欣法官”。

2020年11月,周欣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面对荣誉,周欣一如既往怀着一颗平常心:“这是党和人民对所有尽责履职的法院干警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殷切期许和鞭策。”

上海金融法院综合审判二庭庭长符望与周欣一样,于2019年获评“邹碧华式的领导干部、好法官、好干部”。同年,他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官”的荣誉称号。载誉满满,但符望还是那个好学勤勉、谦逊务实的符望。

同事们这样形容符望对于工作的热情:“遇到新类型或具有法律研究价值的案件时,他就像猎人发现猎物那样兴奋。”“能感受到他在繁忙中散发出的乐趣。”

“心中有理想,工作才能有动力、有激情。”进入法院19年,符望始终初心不改,“当一名法官、当好一名法官是我的理想。”

上海高院信息管理处应用管理科科长陆诚是“邹碧华式的领导干部、好法官、好干部”获评者中少有的“法院IT人”。自2002年从部队转业进入上海高院以来,陆诚一直在从事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运维工作。她自己打趣说:“我一辈子就好像只干了一件事。”

除了与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联合开发上海法院第一个综合性的专项管理平台,陆诚还参与了12368诉讼服务平台、律师服务平台、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等多个项目的研发工作,也为上海法院诉讼服务平台入住“一网通办”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有人把工作当工作,有人把工作当事业,邹碧华是后者,周欣、符望、陆诚也是后者。燃灯者精神仿佛拥有一种奇特的能量,越来越多的人被他吸引而来。

2015年12月,上海高院团委以邹碧华生前的微信名为名,开设了“庭前独角兽”微信公众号、“PLUS演说会”、法律人生、翻译小组、青年与数据法院……随着栏目内容不断充实,来自不同领域的年轻法律人源源不断加入这个平台,沿着燃灯者点亮的道路前行。

燃灯常在,行者不孤。正如“庭前独角兽”创刊词里说的:“碧华没有走,‘庭前独角兽’依然行走在大地上。”

以能力为“核”,打造展示平台

2015年起,上海高院从“邹碧华精神”延伸开来,以“奋斗为本,追求卓越”为核心,推出上海法院“十佳青年”评选。弹指之间,“十佳青年”评选已经举办了三届。

2020年9月3日下午,第三届“十佳青年”评选活动现场,23名“十佳青年”候选人接连上场。现场评委对候选人的工作实绩一一进行全面评估,同时结合演讲以及问答等现场表现,投票选出“十佳青年”。

2020年9月3日,第三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评选现场。奚晓诗摄

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刑庭法官助理曲翔是此次候选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90后法官助理。与来自全市法院各个条线的优秀前辈共同参加评选,让曲翔感到荣幸和兴奋,他觉得自己不仅代表上海崇明法院,也希望能够代表广大法官助理说出大家的心声:“让大家看到,我们也闪着光。”

上海崇明法院审监庭副庭长李洋是首届“十佳青年”称号获得者之一,此次他作为“后援团”与曲翔一同前来参加比赛,为曲翔提供了很多“过来人”的建议。

距离李洋参评已有5年,从李洋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从书记员到法官,从法官到庭长助理,再到如今的副庭长,李洋收获颇丰,感激满满,也从未懈怠。“‘十佳青年’的称号,是光环,也是鞭策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对于第二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称号获得者、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速裁第二团队负责人李迎昌来说,“十佳青年”的荣誉让他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曾经的李迎昌做事低调,不紧不慢;现在的李迎昌却积极站在各种改革的风口浪尖——竞聘团队负责人、审理上海二中院首起独任制民事案件,还带头参加司法实务技能比赛。李迎昌说,以前的理想是办好案子、写好文章、学好理论,做一名专业型法官,现在则想做一名现代型的专业型法官。

“十佳青年”评选举办至今,不断激励着一批批青年干警砥砺前行。为了扩大评选规模,上海高院号召全市法院先行评选,层层选拔,带动更多青年。同时,上海高院制定了《上海法院“十佳青年”培养和选拔框架标准(试行)》,将“价值观”“能力素养”“业绩考核”三个核心要素作为培养和选拔的框架标准,更加鲜明地树立注重工作实绩的评选导向,确保评选结果的透明、公开、公正。目前已有累计1千余名法院青年干警参加过评选活动,共评选出30名“十佳青年”,另有37名获“十佳青年”提名奖。不少优秀年轻干部通过这个平台进入组织视野,成为上海法院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据统计,第一、二届“十佳青年”获评者中,已有9人走上法院中层领导岗位。

要做好法院工作,除了综合能力,法律思维和司法实务技能也必不可少。继“十佳青年”评选之后,上海高院又相继推出了“PLUS演说会”和青年司法实务技能大赛,越来越多的青年有机会走上台前,一展风采。

2019年6月,上海高院举行首届长三角“PLUS演说会”。奚晓诗摄

2019年8月,上海法院举办了首届青年司法实务技能大赛之法律检索初赛,上海法院千余名青年法官、法官助理在同一时间通过各类检索工具,参与网上答题。

初赛的冠军获得者是张凌辰,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综合审判一庭的一名法官助理。关于法律检索,他有不少心得:“检索时用哪些关键词,看似是技巧,实际上需要长期积累的经验,考察的是法律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赛只是手段,提升才是目的。初赛结束后,上海高院团委还举办了为期3天的“上海法院青年司法实务技能训练营”活动。“训练营课程内容丰富,有法律思维、文书写作、法律制图,都是非常实用的技能,感觉是给我们‘开小灶’,很开心有机会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张凌辰说。

2019年8月,上海高院团委举办上海法院青年司法实务技能训练营活动。汪菲摄

“法官的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工具、技能、拓展。所谓工具,包括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等能力;技能是基本的庭审驾驭、证据审查、文书起草、法律检索等能力;拓展则包括研究课题、演说表达等等。”上海高院法治宣传处副处长、时任上海高院团委书记李则立表示,“我们的‘十佳青年’评选、‘PLUS演说会’、实务技能大赛等平台,都是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图谱上为青年法官们量身打造的。”

以制度为“纲”,建好人才地基

一支优秀的队伍,由一位位个体组成,而这些个体的背后,是一起起事关公平正义的司法案件。

数据显示,上海有23家法院,7000余名干警,其中80、90后干警已超过总人数的50%。可见,青年已经成为法院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下青年培养工作中的种种新变化、新问题,如何发现、培养、选拔好青年干部,建设一支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青年队伍,是上海法院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上下齐心协力,更要抓好顶层设计。如何统一和规范全市法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为全市法院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制度支撑?近年来,上海高院在打造展示选拔平台之余,不断推动制度建设,摸索出了一条符合上海法院实际的人才培养路径。

2020年3月,上海高院出台了《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上海法院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上海法院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办法》,从发现干部机制、跟踪培养机制、关怀激励机制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意见和实施办法。“下一步,我们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推进优秀年轻干部的持续跟踪和培养工作,不断加强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上海高院政治部主任陆卫民说。

据悉,上海高院还在推进有关审判业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培育一批能够代表上海法院审判业务水平、具有领军才能的专家型人才,带动培育一批能够在审判工作中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具有发展潜力的骨干型人才,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机制。

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还是领导班子建设,都不能忽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性。青年是法院人才队伍的“地基”,是法院未来的中坚力量。

上海高院副院长茆荣华表示,青年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摸索,为青年打造出全方位的培养方案。未来,上海高院将进一步创新形式,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技能等多层面引导和带动更广泛的青年干警,扩大示范效应,传递榜样力量,不断探索上海法院的青年培养模式,助力法院青年持续成长。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