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从“事后怎么判”到“事前怎么办” 没了矛盾的他们一门心思搞产业
时间:2021-05-10 14:07来源:北京门头沟法院 微信公众号责任编辑:陈家乐

宋福强一生有两件大事最让他骄傲。

一件是十几年前,当上了北京市门头沟区白虎头村支书后,他带领村民凿山修路,硬是把废弃荒山变成百亩枣园。另一件是近两年,他带领的村委会将村里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让大伙儿一门心思搞产业。

如今,香脆的枣子挂在山上,“无讼示范村居”的牌子挂在村委会门口。

不止白虎头,在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指导推动下,35个“无讼示范村居”牌子相继挂起,成为一道和谐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山区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一个从传统矿区、乡村社会向现代化生态新区转变过程中,新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相互叠加的地区,如何实现辖区村居刑事案件基本不发、民事诉讼数量下降、群体越级访基本杜绝的效果?

“应该说是党建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门头沟区委书记张力兵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区法院“一统领三嵌入”党建工作机制是“红色门头沟”党建品牌的生动实践,符合时代要求,契合区域特点,值得推广学习。

群众点单,法院接单

——党组织深入社会治理最基层

得知法官要上门调研企业司法需求,北京利德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冯立文觉得有些意外,“一直以来都觉得法院是高高在上的。”

意外之后更多的是惊喜。一年多前,正值企业蒸蒸日上,不曾想遭遇了两次网站恶意打假。第一次花钱消灾,第二次却始终找不到幕后操作人。

“影响很大,相当于我们在工商行政部门有了污点,后续的几个重要项目申报都被一票否决了。”忆及那段经历,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鲍怡坚流露出的是深深的无力感。

“送上门”的法官是门头沟区法院民二庭“营商护航”党小组组长文利。2020年,该支部设立的法官联络室入驻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区。调研司法需求、开展巡回审判、提供法律咨询,园区100多家民营企业享受到了定制专属法律“服务包”。

(在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区设立法官联络室,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

冯立文有记工作日志的习惯。“产权司法保护需求调研”“劳动争议纠纷预防与处理”……她的记事本里密密麻麻写满了与法官联络室的交流情况。最短的间隔不到三天,她所在企业提出的司法需求就得到了反馈落实。

群众点单,法院接单,党员带头。类似情景,在转型发展的门头沟频繁上演。

灵山脚下的清水镇是门头沟区最偏远的镇。4月15日上午,应该镇党委班子要求,斋堂人民法庭党群司法服务站站长谢耀宗送去一堂关于基层治理、基层自治法律风险防控的“大餐”,全镇100多名村干部赶来听课。

大家都说很及时,对于基层依法治理很有帮助。

有的村想了解土地承包政策法律问题,有的村想听防骗法律知识,有的景区希望能讲一讲运营安全保障义务,不管多忙,谢耀宗全都接下来。过去一年,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北京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获得者,将60%的精力用在了溯源治理上,实现法庭一半以上的案件都化解在诉讼前端。

“解决纠纷不能靠躲。如果我们能将司法触角深入到社会治理最基层,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是不是就能减少纠纷?”这是门头沟区法院在辖区转型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因为这片土地并非“典型”的北京:98.5%的面积都是山,农业、农村、农民覆盖率高,传统村落众多。

那是2019年,彼时距离门头沟关停煤矿、向生态涵养发展转型过去了10年。裸露的山地冒出了点点绿色,高耸的塔吊不停挥舞着手臂,旧的门头沟一点点消失,一个“新世界”在生长。

然而,长期形成的“熟人社会”中,人们仍然习惯依靠传统方式解纷,思维方式和法律意识还来不及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

这种嵌入社会肌理的褶皱投射到司法审判中,就是案件量的大幅增加。土地、拆违、产权、基层组织建设以及涉众型经济纠纷集中爆发,成为影响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掣肘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要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根现实土壤,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基层司法实践中落地生根。”门头沟区法院党组形成了共识。

法院靠近乡村、贴近群众,该做些什么呢?

2019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同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五五改革纲要”将“诉源治理”列为法院的重要工作任务。

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门头沟区法院搭建党建工作格局指引了明确方向,党建的路径也渐渐清晰:以党建为统领,将各项工作嵌入大局发展需求、嵌入社会治理需求、嵌入群众司法需求,以看得见的成效推动党建工作落实落地。这一模式被简称为“一统领三嵌入”。

羊未亡,先补牢

——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出门头沟区法院一路向西北,车行60公里,便进入斋堂镇。公路两旁青山连绵,偶尔闪过几处灰色的岩石切面,提示人们这里曾是北京最大的煤炭开采基地。

与往昔作别,门头沟走上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之路。随着区委提出构建“一园四区一小院”绿色发展新格局,旅游、民宿产业等新业态纷纷涌入。

现代化经营模式、契约化合作方式,让山区农户感到陌生。注册资本怎么缴?以什么样的形式合作?村委会要承担哪些责任?因为无法预见风险、缺少依法办事思维等原因,一些经营者钱没赚到反而陷入了纠纷。

斋堂法庭党群司法服务站将调研中了解到的这些问题及对策编印成册,《民宿产业法律风险防控指南》诞生了。

与区文旅局建立民宿产业联合服务保障机制,持续优化民宿产业发展营商环境。

拿着这本“小字典”,村民们乐了,合作开发、建设运营、后期管理……有哪些风险,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一看就明白。

“这么做未必一定没有诉讼,但至少村民法律意识提高了,相应的纠纷可能就会减少。”谢耀宗说。

虽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总归留下了遗憾,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更显担当。

“及时准确发现基层治理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坐在办公室里是不行的,靠一两次调研也是达不到的。”随着工作不断推进,门头沟区法院党组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让党建工作机制真正落地,不能靠热情,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党建责任工作清单》从政治、思想建设、组织、作风、纪律等七个方面,对院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进行了细化。

按照该院《关于在社会治理中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意见》,全院13个党支部、29个党小组结合各自审判职能与辖区机关、镇街及村(居)基层党组织精准对接、全面覆盖;三个派出法庭设立党群司法服务站,与辖区党组织建立“重点工作研判、重点矛盾化解、重点案件协调”日常工作机制。

为保证对接的实质化,该院党组开出了两张“方子”。

一张是“规定动作”:党支部书记同镇街政法委员对接,建立常态化信息交流、情况反馈机制;必要时支部书记列席镇街政法例会。

另一张是“自选动作”:院党组充分放权,由党支部、党小组根据各自业务范围选择对接对象和模式。在该院的“五星级党支部考评”体系中,自选动作被列为权重很大的加分项。

“去年全院开了一次党支部考核点评大会,考核排在末位的党支部没能参加评优评先,支部书记按规定1年内不得晋职晋级。”该院政治部负责考评工作的同志介绍说。

考核“硬杠杠”面前,没有一个支部甘愿落后,纷纷行动,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深接地气、务实管用的党建品牌。

民二庭“营商护航”党建品牌与区发改委、工商联、石龙工业管委会党组织对接,成立“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建立100多家高精尖企业涉诉通报机制。

执行局“亮剑执行”党建品牌,通过与公安机关联动,连续成功临控多名抗拒执行、躲避执行的失信被执行人,多起案件顺利执行完毕,彰显了强制执行的力度,最大程度兑现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

审管办(研究室)“调研先锋”党建品牌,对镇街政法委员述职报告进行认真研究,归类总结30条司法需求,向辖区13个镇街和7个委办局单位提供一对一、点对点司法服务。

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是门头沟区重大建设项目。与之相关的党支部、党小组提前研判工程项目所涉土地征收补偿、损害赔偿、环境资源等潜在纠纷,提示法律风险。开工建设至今,未发生群体性纠纷和重大敏感案件。

全程治理、良性互动

——打破司法行政自治壁垒

山区的早上总是来得要早些。太阳刚跳出山尖,就洒下一片金黄。

4月14日早饭刚过,谢耀宗就拿着刚刚出炉的三月份《涉诉情况参考》来到雁翅镇政府。

每个月都要对上月辖区涉诉情况进行梳理,向镇街党委通报涉基层组织、涉重点工作的案件情况,提示风险、提出建议,已成为门头沟区法院三个派出法庭党群司法服务站的例行工作。

院机关和派出法庭分别设立党群司法服务站,打破司法、行政、自治壁垒。

“这种定期通报制度帮助党委政府准确定位基层治理中的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法律应对方法,在服务党委决策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雁翅镇镇长白晓芳感慨地说,现在政府办公会专门增加了法律学习这一环节。做事第一时间想到合不合法,已经成了习惯。

矛盾发生在基层,却不能化解在基层,成为一直以来的一个“悖论”。着眼于社会治理的系统性,门头沟区法院把党建工作融入审判全过程,诉前风险提示、诉中矛盾化解、诉后提出建议。

两委换届是基层治理的一个难题。2019年两委换届期间,因村民担心“新官不理旧账”,不少村委会被起诉到法院。

党群司法服务站立即启动。经过调查,谢耀宗发现涉诉村委会在日常管理、换届程序、工作交接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于是以“案件通报”形式向各镇党委反映情况,提出了必要离任审计、账目交接备案、公章公函管理等建议,帮助各镇迅速化解了一批“急案”“难案”,有的村第二天就给村民结算了欠款。

村务事项管理不严格、民主议事程序执行不到位、应诉不积极、集体经济组织合同签订不规范……从每月的涉诉通报到每年的审判白皮书,再到重点领域专业法律意见,推动辖区党委政府出台6项改革制度文件。

2020年,门头沟区法院全年收案量同比下降26.0%,行政案件同比下降48.1%,通过诉前解决的各类矛盾接近法庭全年收案量的一半。200余件涉区域重点工作案件、重大敏感案件以及事关民生的群体性案件,以提前介入方式实现矛盾纠纷预防与合力化解。

“基层治理是共治,不能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各部门互相支持配合,才能更妥善地化解矛盾纠纷。”该院立案庭党支部书记裴凌晨记得,有一起要求退还会费的400人群体性诉讼,法院在立案审查阶段发现潜在风险,即以工作专报形式向区委政法委报告。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司法与行政多方联动,成功化解了可能产生的纠纷诉讼。

从派出法庭到立案庭,裴凌晨一直处于矛盾化解第一线,她愈发觉得,“有了支部对接这个抓手,好多工作都顺了。”

这一点,文利也感同身受。党建工作机制推进以来,文利的手机里一下子多了好几个微信群,经常有新消息弹出。“哪里出现什么纠纷苗头,或者基层党组织遇到法律方面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群快速对接。”

这正是门头沟区法院强调的“深入融合”“良性互动”,也是“嵌入”的应有之义。

不过,这样的探索也引来一些质疑。有人不理解,法院为什么把那么多时间花在办案之外的地方?法院是不是管得太宽?这样做是不是有损司法公正?

对于这样的疑问,门头沟区法院党组很有定力,“我们是在党建统领下,法官以党员身份践行初心使命,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把司法、行政、自治的职权壁垒消弭掉。这是我们追求良医治未病的更好效果,对工作提出的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

正是坚持了“一统领三嵌入”的党建模式,门头沟区法院获得了“全国模范法院”这一至高荣誉。

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门头沟区委区政府仍然下大力气帮助法院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党委认可、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

当然,还有更令人欣喜的成果,一些行政机关主动邀请法院参与涉及民生利益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依法行政的意识被激发出来了。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继续探索深化融合。”在门头沟区法院党组看来,35个无讼村居,远远不够。

他们的理想是:和谐无讼。

(人民法院报记者李阳)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