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非凡十年看法院:确保党始终成为人民司法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时间:2022-08-15 17:35来源:最高人民法院责任编辑:朱立

这是非凡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凝心聚力、昂扬阔步,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璀璨华章。即日起,本报推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看法院”专栏,全面记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下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非凡成就和宝贵经验,充分展现我国法院干警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生动展示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

图片

2015年5月1日,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全面铺开。

从“审查”到“登记”,一词之变,释放出的司法红利堪称“惊艳”: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法院平均当场立案率已达95.7%。

见微知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法系统“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定步伐,“中国之治”优势更加彰显。

回望非凡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大树缘何“枝繁叶茂”?根本,在于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早已深入人心。

新时代新征程。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人民司法事业乘风破浪、浩荡前行,写下无愧于时代的非凡答卷。

举思想之旗,循法治之道——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阔步向前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新时代的中国,跃上新的起点,也面临新的课题: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代之问,考验着时代的领航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4年的金秋十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一次在党的中央全会中镌刻印记。习近平法治思想,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时隔六年,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这个会议、这一思想,注定影响深远。

“坚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人民法院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2020年11月18日,在全国法院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专题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言之谆谆。

思想灯塔,照亮人民司法前进道路。

人民法院工作从理念到实践、从体制到机制、从作风到能力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实现了长足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积极贡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人民法院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深深铭刻在灵魂中、熔铸在血液里。”2022年7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文章《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阔步向前》,再次吹响嘹亮奋进号角。

应时代之需,行人民之盼——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任时代变迁,公正始终是法治的生命线,始终承载着人民群众的万千期盼。

地方保护主义,是影响司法公正的一大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权从根本上说是中央事权”的论断,为人民法院找到了破除诉讼主客场的一把“金钥匙”。

2015年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挂牌。3天后,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在沈阳挂牌。两个巡回法庭南北相望,勇耕司法改革“试验田”。

两年后,巡回法庭扩容,由2个增加到6个,完成了巡回法庭总布局。

2018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对一起行政强制及行政赔偿案件作出再审判决,确认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政府强制拆除行政行为违法,原告许水云胜诉。

听到这样的判决结果,许水云一家非常激动,“我们打了三年官司,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实事求是地给了我们一个公正的判决。”

无疑,司法体制改革抓住了公正司法问题的症结。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稳舵领航。

问题出在哪里,改革落子就到哪里。

人民法院坚决落实党中央司法改革部署,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破解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

这十年,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实行法官员额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不断健全“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责任制;

这十年,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落实庭前会议、法庭调查、非法证据排除三项规程,努力以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

这十年,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试点,加快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精细化的诉讼程序体系;

这十年,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健全人民法院组织体系,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健全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完善统一法律适用机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

随着一项项改革落地见效,司法体制改革从夯基垒台,渐到积厚成势。

十年磨一剑。

时间交出了耀眼答卷——新的司法管理体制、司法权力运行机制逐步形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不断夯实,公平正义成为新时代司法的鲜明底色。

怀忠诚之心,尽担当之责——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

在党的历史上,每到关键节点,人们总期待有一部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团结力量。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建党百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决议》作出一个重大政治论断:“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

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众望所归、当之无愧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成熟核心的产生,也伴随着思想理论的提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应运而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一同载入党章,写在党的旗帜上。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全国法院干警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坚决做到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2015年1月16日,中南海怀仁堂。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汇报工作。

此后每年年初,这样的汇报都会举行一次,进一步体现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上坚定自信、勇毅前行,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