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打造“三位一体”司法责任落实闭环体系,“沪”法有话说
时间:2021-09-02 08:54来源:中国长安网责任编辑:刘鹏坤

中国长安网北京9月2日电(刘鹏坤 陈言)“司法责任体系的不断健全,助推了法官办案积极性、责任心的增强和司法办案质效的提升。”在谈及2020年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以来的变化,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刘晓云深有感悟。

2020年以来,上海法院审限内结案率99.02%、一审服判息诉率92.46%,持续排名全国法院前列。

上海法院取得的成绩,不可谓不亮眼,何故之有?

两个字——责任!

上海法院聚焦责任认定标准化、责任追究系统化、责任落实智能化,将权责清单、绩效考核、错案认定、法官惩戒、员额退出、适法统一等相关机制系统集成、协同推进,努力打造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要素的司法责任体系。

在各项具体改革中,他们不止于能想办法,更将之逐一落到实处。

2020年12月29日,上海高院院长刘晓云担任审判长,审理一起知识产权案件 奚晓诗摄

制定“权责清单”,推动责任认定标准化,强化院庭长带头办理重大疑难案件

“权责分明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分工不清导致的推诿卸责,因此必须要落实具体的职责分配,才能在工作中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说起日常办案中“权责问题”时,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法官张辰感触很深。

如何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上海法院审判权责清单应运而生。

“针对各类人员、审判组织权责不明、权责不清等常见问题和权责行使的规范化需求,我们建立了权责清单及其与考核管理融合应用机制,将审判权责清单作为责任认定的基本标准。”提起审判权责清单,刘晓云如数家珍。

上海高院发布文件推进审判权责清单机制 奚晓诗摄

上海高院有关文件中涉及的各项权责清单共300余项,涵盖审判人员、法官助理、书记员、合议庭、审委会等各类主体和审判组织,覆盖分案、办案、执行、监督、管理全流程,实现对各类履职行为可提示、可留痕、可倒查、可监督。

如何确保“权责清单”成功落地?上海法院突出“指挥棒”效应,强化院庭长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两年多来,上海法院院庭长参审案件率24.44%,体现难易度的案均权重系数是全市法官平均系数的1.13倍,提交审委会讨论案件比例0.03%,逐步形成重大疑难案件院庭长审理、立审执协调和监督的机制衔接。

“此举充分发挥了院庭长办案在审判监督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提升了工作效能。”时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顾全介绍说。

还有年轻法官在座谈交流中表示,院庭长回归法官本位,带头办案,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一种精神的引领。通过“传帮带”给年轻法官提供了一个言传身教的渠道,有助于他们庭审经验的积累,带动整体办案质量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法院还依托要素自动抽取技术手段,将审判权责清单全面嵌入上海法院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案件质效评估系统、法官业绩档案系统、审判执行监督预警分析系统等日常工作系统和考核体系。

该体系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记录、评估各级法院、法官等人员的工作业绩和质效,实现权责清单与日常办案、监督、考核无缝对接,逐步实现对分案、办案、执行、监督、管理等各项审判权责的全覆盖及业绩考核、质效评估的智能化、标准化、可视化。

细化“考核办法”,推动责任追究系统化,将“指标”和“权重系数”覆盖全部案件实施考核

制度有了,如何让法官积极地履职、提高裁判水平,如何考核法官,让审判权责清单与法官履职形成良性循环?

“以往考核有一个痛点,考核只到部门层面,以各部门考核分数确定部门相应绩效,再由各部门自行分配绩效,往往每名法官最终拿到手的绩效差别不大,集体吃‘大锅饭’。”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陈昌指出。

针对责任追究制度分散、耦合性不强、配套性不足等问题,上海法院通过融合应用绩效考核、责任界定、责任追究、员额退出、适法统一等全链条机制,提升责任追究的系统集成能力和整体效能,研究制定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判团队建设的指导意见》。

2021年2月18日上午,上海高院召开高院机关审判团队负责人宣布会 钱成摄

该《意见》搭建了责任追究制度框架,落实与审判团队建设相匹配的绩效考核方案,加强了审判团队的自我管理功能。

“《意见》推动了审判团队负责人权、责、利相统一,实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失职必问责、滥权必追责。”顾全介绍。

此外,上海法院还研究制定《高院机关审判团队负责人权责清单》,从团队管理、案件办理及质效管控、审判权力监督、综合事务等4个方面梳理高院审判团队负责人26项权责,作为《上海法院审判权责清单指引(2020年版)》的更新补充。

在司法实践中,部分案件中,法官们对法律的理解会有所差异,从而导致审判结果不统一。然而,对于老百姓而言,一旦出现类案适法不统一,将严重影响他们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为解决法律适用难点,力促类案适法统一,上海法院编撰了《类案办案要件指南》,为法官提供了一套实用性强、可操作的办案标准化指南,该指南可提高司法公正性,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使用。

不仅如此,上海法院还运用“审判业务一体化支持平台”等适法统一配套机制,把集成案件质效的81个评估指标、933权重系数覆盖全部案件和案由,全面应用于绩效考核、责任评估等工作,更好地对所有案件进行常态化监督管理。

上海法院审判业务一体化支持平台截图

“通过该机制,将进一步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为依法纠错、责任评定和追究提供统一标准和依据。”刘晓云介绍说。

他还表示,“司法责任系统追究体系的建立,有效确保了人民法院依法履行职责,司法行为合法性规范性、司法裁判公正性高效性稳步提升。”

案件“实时监管”,推动责任落实智能化,建立“治未病的”新型司法权监管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更进一步加速推动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

“2020年新冠疫情后,上海全市法院支持在线庭审的法庭由疫情前的26个迅速增至274个,完成在线庭审4万余场。”刘晓云给出这样一个数据。

上海法院不仅通过疫情为契机,在全市大力推行在线庭审制度,还在2021年3月31日制定出台《关于完善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促进审判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打造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依托电子档案单套制试点、在线立案、庭审记录方式改革,推动在线诉讼和网上办公办文常态化。

庭审记录改革后,当事人在电子屏上签字奚晓诗摄

其中,4月26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首次以判决方式审结一起全流程网上办理的知识产权案件。该案实现了要素式立案、网上递交材料、电子送达文书、无纸化审理、文书智能辅助生成等全流程网上办案各节点的贯通。

“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的实行,大大方便了诉讼程序的进行,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概念,当事人业务可全程网上办理,可随时随地参与到诉讼活动当中。另一方面对我们法律工作者来说,全程网上办案,全程可溯,不仅增加了案件质量的可控性,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管办副主任张能说。

她介绍:“上海法院从制度规范体系、实施操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全面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对全流程网上办案进行了依法规范,内容涵盖起诉、受理、缴费、庭审、文书制作、宣判、执行、卷宗归档、诉讼服务、司法公开、审判监督、审判管理等30多个流程节点。”

2021年4月26日,上海徐汇法院首次以判决方式审结一起全流程网上办理的知识产权案件张超摄

当然,上海法院运用智能化还不仅仅是体现在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如何对司法权力进行有效监管,上海也做了有效的尝试和充分的工作。

2018年,为切实提升上海法院司法公信力,上海法院上线了“审判执行监督预警分析系统”。

该系统变以往纪检监督的事后监督为事中、事前监督,运用“机制+科技”,对司改后法官行使司法权力进行实时监督、实时预警、实时分析的监管平台,实现了对法官“放权不放任”、“放权放得放心”。

上海法院审判执行监督预警分析系统截图

应用审判执行监督预警分析系统、审判权力制约监督智能化平台,对立审执各环节流程节点73个风险点进行精准化、实时化预警,已累计对10余万案件推送节点提示,有力推动了全市法院实现责任落实的全程留痕、全程可视、全程可溯、全程可控。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7版权所有